抗議群眾包含哪些人?在持續幾週的示威之後,可以說突尼西亞各個社會階層都走上街頭,其中專家學者的身影相當突出。此外,大多數抗議群眾都認為應該讓獨裁政權下臺。不過在大多數觀察者眼中,發起這場運動以及在抗議活動中扮演大部分重要角色的,主要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失業青年。雖然當時突尼西亞的失業率是13.3%,但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失業率卻高達21.1%。就像其他阿拉伯國家一樣,受過教育的青年缺乏機會的現象,成為突尼西亞革命的溫床。另外一個重要因子,則是在參與人數達到一定規模時,工會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雖然突尼西亞總工會(Union Generale des Travailleurs Tunisiens, UGTT)的領導階層(尤其是祕書長阿姆德森・傑拉德〔Abdeslem Jrad〕),因為與既有政權關係密切而缺乏正當性,但底層會員與中階幹部卻藉此機會提出自己的訴求,並發動一系列罷工,讓國家擺脫當局的統治。至於既有反對黨則被社運分子忽視,整場運動中也沒有出現任何組織。抗議群眾自己在不同時間地點,選出該次行動的臨時領導,大部分的領導人只有二十多歲或三十出頭。雖然整場運動橫跨不同世代,但年輕的參與者彼此之間建立了信任。就像臉書上的這篇發文,清楚說出當時某些人的心聲:「大部分的政客都滿頭白髮、包藏黑心。我們需要的人,應該仍有一頭黑髮和一顆雪白之心。」
為什麼這場社運能夠這麼快推翻一個穩定的獨裁政權?這個政權以民主體制的空殼作為掩護;擁有鋪天蓋地的社會監控系統(直接或間接聽命於內政部的人民,高達全國的1%);還有好幾個西方強權在背後撐腰。而且之前發生的社會鬥爭以及反抗跡象,也都被當局相對輕易地迅速鎮壓。2009年的本加爾丹(Ben Guerdane)及2010年加夫薩(Gafsa)的磷礦礦坑都曾發生工人階級的激烈鬥爭,但都在暴力鎮壓下得到控制,許多人因此死傷或被捕,抗議者則被刑求、監禁。在該國,街頭抗議也相當少見。我們知道,革命的導火線是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犧牲;但星星之火是怎麼燒遍整片草原的?這場革命是如何擴散?為何能夠蔓延開來?
許多全新、獨特的條件,讓突尼西亞民眾得以在2011年成功掀起革命,並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其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就是網際網絡與半島電視臺(Al Jazeera)。整場革命的觸發、擴大與整合都相當仰賴這些媒體,它們讓人民,尤其讓年輕人得以表達自己的憤怒。當然,所有的社會起義(突尼西亞也不例外)都源於人民對於惡劣經濟、社會、政治環境的抗議,例如失業、高物價、不平等、貧窮、警察濫用暴力、缺乏民主、審查制度、貪汙腐敗,這些已遍布全國成為常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