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想打敗市場?諾貝爾經濟學家:只有金融機構才能分散風險

2020-05-12 11:50

? 人氣

諾貝爾經濟學家得主默頓認為,金融機構的發展將會日益蓬勃,散戶要單憑自身力量從市場中獲利,將變得更加困難。(資料圖/林瑞慶攝)

諾貝爾經濟學家得主默頓認為,金融機構的發展將會日益蓬勃,散戶要單憑自身力量從市場中獲利,將變得更加困難。(資料圖/林瑞慶攝)

「你應該知道的是:投資人應將資金轉由法人機構投資,因一般散戶無法透過大規模資金的匯集,達到降低投資風險和成本的效果。」

機構操作者的造市功能,減少交易成本

談到落實財務理論的層面,默頓的思想向來非常宏觀。假設A國擁有非常繁榮的汽車產業,但卻缺乏電子產業;而B國的情況正好相反,它有電子產業,卻沒有汽車產業。這兩個國家都想分散產業發展風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傳統的做法是兩國分別設立新產業,不過這樣一來,兩者都不再擁有相對利益。但另一個方法的成本低很多,而且比較有效率:只要使用一個名為「交換」(swap)的簡單財務工具即可。如果採用這個做法,A國可以將汽車股全球投資組合所獲得的報酬支付給B國,而B國可以將全球電子投資組合所獲得的報酬支付給A國。這樣一來,就達到分散投資的目的,不過,每個國家還是因為繼續生產它們擁有相對利益的產品而受惠,這兩個國家只消在一張紙上簽幾個名就可以得到這些利益!

誠如默頓所描述:「在進行『交換』之前與之後,每一國的工人還是以原本的方式繼續著他們的工作……國內金融體系並不需進行任何變革,人們處理業務的方式也不需改變。所以,這個可能大幅度移轉風險的方法並不會對國內體系造成侵入性的影響。

類似這種本質的一對一直接交換交易並不常見。舉個例子,一個投資人可能尋求以一個彼此同意的價格以及能節省彼此清算某個市場部位、再買進另一個市場部位的成本的方式,將他在歐洲股票市場的報酬用來和另一個投資人交換史坦普五○○的報酬。這個概念很簡單,但是要找到願意做另一端交易的人則不容易。此時,機構操作者就派上用場了,因為這屬於它們可以媒介的業務——為兩方的交易造市。

到最後,交換的市場「已經從雙邊的往來交易變成一種標準化與宣告型的工具,只要用大約幾個百分點的成本就能執行一項交換,這些交換可以在幾秒之內完成,金額甚至可高達數兆美元。」

當然,讓金融工具結構與能力出現如此大轉變的全都是各方機構。

默頓的過人眼光正在於此:這個過程並沒有界線可言,不管是在哪一個財務領域,它都不需要停止,也不會停止。隨著這個流程持續前進,今日的異常現象都將在機構間的競爭、新技術與交易成本下降(不可避免的趨勢)的影響下而逐漸萎縮。屆時,情況就會像我們先前指出的:「新古典模型(投資觀念)對資產價格與資源分配的預測將近乎有效。」

在有效市場的假說下,當投資人可獲得充分的市場訊息,使得證券價格可對市場訊息的反應迅速且準確時,市場競爭會使資產的價格和數量達到最適分配的均衡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