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美國科技龍頭擁有上百萬名員工,每年營運花費兩千億美元。中國當局對於網路龍頭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妥善維持隱晦默許的政府監管,長期希望國內的科技龍頭順勢降低對於美國矽谷的技術依賴。另外,包含澳洲、巴西、法國、德國、印尼等等的二十多個國家基於境內管轄公權力,對於國際科技龍頭,目前審慎考慮徵收數位稅。此外,印度強行監管電子商務和網路言論,同時,歐盟希望個人用戶擁有並且控制私人數據。《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法規》與《美國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是當前監管制衡的法律典範,全球監管機構有效防範科技龍頭衝擊市場的失衡狀態。
數據流量隱喻比擬自然資源,例如石油、天然氣、空氣、水源、陽光等等。
當今數據急劇增長的人工智慧新時代,美國基因研究機構掌握超過千萬客戶的個人資料,個別客戶都提供獨特3 GB人類基因序列數據。摩根大通銀行解析將近3 PB消費者數據,精算評估房屋貸款、信用卡貸款、汽車貸款、中小企業零售貸款等等的風險資本適足率。此外,新型自動駕駛汽車每次行駛八小時,實際即時產出高達30 TB雲端運算流量。全球市場研究預計,未來五年,全球數位世界每年將會產出至少90 ZB數據流量。自從個人電腦問世以來,這種指數成長數據產能遠超過傳統電子數據儲存容量。
然而,這樣快速的數據增長無形造成緊張關係和權衡取捨,數據流量可作為隱喻的自然資源,例如石油與陽光,人們選擇擁有這些數據流量,其他人則可以交易數據,獲取現金利潤和其它非現金獎勵,例如《彭博財經新聞網》與《經濟學人》等等的跨國金融媒體,每年花費數百萬美元購買全球即時經濟數據。同時,數據流量呈現大多數公共財的多重特徵,意即「共享排他非競用」,新型國際法律規範應該幫助調節緩和這些緊張關係和權衡取捨,更加完善保護知識產權。
國際科技龍頭妥善運用人工智慧應用程式,透過精妙的數據解析,提供更加睿智的企業決策,許多數據科學家、計量經濟學者、機器學習專家可以深度解析數據流量或雲端關聯資料庫,萃取精闢營運見解,提供企業高階主管作為決策參考的新思路。同時,某些國家政府開始主張宣示「數據主權」,強烈要求高度敏感的數據流量或個人資料應不能離開原籍國家。由於這些國家政府掌握境內管轄公權力,持續積極保護個人隱私,同時,國際科技龍頭、科技獨角獸、中小型新創科技事業繼續挖掘高價值的數據流量,深刻解析消費者行為。對於科技龍頭和新創科技事業,消費者行為解析幫助連結核心產品服務與目標受眾,持續改良企業競爭力,將其產品服務強化應用,有效順應市場需求,長遠而言,科技領頭羊應可以擴大指數產品市場的契合度,積極吸引新用戶,順利達成集客變現的正面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