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五月台海風雲急,綠委却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2020-05-15 07:10

? 人氣

台灣是否能夠順利地以觀察員的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視訊會議,牽動著台海的局勢發展。圖為2009年代表出席的我國時任衛生署長葉金川。(資料照,美聯社)

台灣是否能夠順利地以觀察員的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視訊會議,牽動著台海的局勢發展。圖為2009年代表出席的我國時任衛生署長葉金川。(資料照,美聯社)

俗語說「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今年才剛進入5月,台灣的天氣就顯得變化無常,讓人感到忽冷忽熱。兩岸的政治氣候亦復如此,總是瀰漫著一股詭譎的氣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最難捉摸的是美中關係,這是影響兩岸關係的重要變數。從武漢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美中關係的變化,就似「晴時多雲偶陣雨」,無人有把握說得準;但預期中美戰略競爭,將成為一個「常態化」的現象。

回顧中美關係的歷史發展,美國對於雙方關係的定位並非一成不變。冷戰結束初期,美國企圖對中國大陸進行「和平演變」,故把中共視為一個「改造的對象」;小布希執政初期,則把中共視為美國的「戰略競爭者」,代表雙方關係的惡化;隨後,美國的反恐行動獲得中共支持,促使美國在2006年的《國家安全戰略》中,把中共定位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歐巴馬任內對中共的定位,從「應對共同挑戰的夥伴」到「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雙方形成一種競爭與合作共存的關係。歐巴馬在2010年5月發表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甚至表達歡迎中共擔任負責任的「領導角色」。

美軍航空母艦雷根號在南海巡弋。(美國海軍官網)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美軍頻繁在南海實施自由航行行動任務,將南海視為印太戰略的重要一環。圖為美軍航空母艦雷根號在南海巡弋。(資料照,美國海軍官網)

2017年12月18日,川普推出他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這份報告被視為美國對中政策的轉折點。因為報告將中共及俄羅斯一起定性為「修正主義國家」,是美國的「競爭對手」;時隔僅一個月,美國國防部於2018年1月19日發布的《國防戰略》報告中,直指中共為「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對中共的新定位,反映的是美國對中政策和中美關係的變化。

「常態化」代表中美戰略競爭是一個長期的鬥爭,將反映在下列的幾個領域,台灣皆無法置身事外:

第一,中美的軍備競賽難以避免。美國白宮5月7日表示,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曾通話討論,希望中國加入美俄就新軍備控制協定進行的談判,且須避免「代價高昂的軍備競賽」。美俄去(2019)年撕毀1987年簽署的《中程核飛彈條約》(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該條約被視為全球安全的基石,廢約引發新軍備競賽的疑慮。

習近平強調「強國必須強軍」,不願接受劍指中共的限武條約束縛。大陸《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5月8日在微博發文呼籲,「中國大陸需要在較短的時間裡將核彈頭數量擴大到千枚的水準,包括至少要有100枚東風-41戰略導彈,用以抑制美國的戰略野心和對華衝動。」

針對中共的擴張軍備,美國也不落人後。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伯格(David Berger)上將接受媒體專訪時聲稱:「就軍事能力而言,中國是不斷加大的威脅;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我們就會被甩在後面。」據報美國各軍種正在打造新的作戰概念。五角大廈預測,美國將迎來與中國及俄羅斯競爭加劇的時代,並計劃為此投入數千億美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