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批評了用群體免疫遏制新冠病毒蔓延的計劃,但是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為維持經濟運轉,許多人士仍然在討論群體免疫的辦法。甚至有專家說,群體免疫最終可能是許多國家的無奈選擇。
但是世衛組織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邁克・瑞安(Michael Ryan)博士在周一(5月11日)的發佈會上說「這真的是一種極其危險的估算」。
邁克・瑞安博士說「人不是畜群」,他警告說,把同樣的標準應用的人類身上「可能是很野蠻的算術,人的生命和痛苦沒有被放在方程式的核心位置。」
群體/畜群免疫
群體/畜群免疫源於獸醫術語,是個關於畜群整體健康的概念,它沒有強調動物個體。這個概念的原則是群體的一大部分獲得對某種傳染病免疫,免疫的這部分生命體就形成阻隔效應,因此降低了未受感染的個體被感染的機率。
如果個體不通過疫苗獲得免疫,就要經過病毒感染而後獲得免疫。獲得免疫的群體要超過相當比例,或免疫門檻後,才能獲得群體免疫的效果,這樣才能阻止疾病在群體中傳播。
邁克・瑞安博士說,只有當科學家需要計算為讓整個社會達到類似群體免疫的效果,需要多少個人接種疫苗的時候才會使用群體免疫的概念。
他認為群體免疫的假定是全球相當部分的人口已經被感染而且經過新冠病毒輕症感染,但是早先的傳染病研究已經證明這個假定是錯誤的。他說,「新冠重症群體在被感染者當中佔更高的比例」,新冠疫情實際變得比最初預想的更加嚴重。
雖然這位世衛官員沒有明確指責任何國家,但是他的評論被看作是針對瑞典和其他不願意採取嚴格隔離措施的國家。在這些國家的專家認為可以實現群體免疫。
瑞典模式不可避免?
雖然瑞典官方沒有宣佈已經取得群體免疫效果,但是大多數科學家認為人口中超過60%有過病毒感染就會實現群體免疫。瑞典公共衛生局的首席流行病學家安德斯・泰格內爾(Anders Tegnell)預計,首都斯德哥爾摩市本月就能實現群體免疫。
根據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數學家布里頓(Tom Britton)的計算,瑞典首都的免疫群體佔人口40%的時候就足以遏制病毒傳播,他認為在6月中旬就可以實現這種群體免疫效果。
瑞典的3位經濟學,社會學和政治學專家周二(5月12日)在美國《外交》雜誌撰文引用了上述瑞典專家的判斷。文章的幾位作者還認為,無論公開贊成或反對瑞典模式,實際上許多歐洲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都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逐漸放鬆隔離管制,說明他們都在或多或少地採取和瑞典相同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