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造成勞動人口減少,無論政治圈或財經界都不得不開始有所行動,針對勞動方式提出改革。安倍晉三推出了一連串諸如「一億總活躍社會」、「打造所有女性都能發光發熱的社會」、「工作型態改革」等有關勞動問題的口號,接二連三地端出過往未曾有過的雇用政策。
現在的應屆畢業生面對的是求職者占上風的市場,預定於二○一九年三月畢業的大學生內定率至二○一八年九月一日為止是九一.六%,跟前年九月的八八.四%相比,成長了三.二個百分點(株式會社Recruit Career調查)。從就業率(就職人數中畢業生所占比例)來看,二○一七年三月的大學畢業生為七六‧一%、二○一八年三月為七七‧一%,成長到接近於泡沫經濟之前的水準(文部科學省〈學校基本調查〉)。
光看就職的實際情況,就可以知道正職員工正在增加。
文部科學省在二○一二年度發表了就職人口中「正職員工」及「非正職員工」的內部分析資料,其中「非正職員工」指的是「雇用契約在一年以上或勞動時間相當於全職者」(從二○一二年起,變更為「雇用契約在一年以上或一週所定勞動時間在三十到四十小時者」)。從這份資料可以得知,二○一二年三月畢業的正職員工就業率為六○%,而二○一七年為七二‧九%,二○一八年為七四‧一%,一路攀升(〈學校基本調查〉)。
這裡點出的事實十分明確,也就是現今的勞動市場完全是以應屆畢業生為主流的市場。
被忽略的中年勞動問題
在這種情況之下,卻留下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在就業冰河期(泡沫經濟崩壞後的就業困難時期)剛出社會,現在被稱為「中年打工族」的人們。
這個名詞在二○一五年受到注目。根據三菱UFJ研究顧問尾畠未輝研究員的試算,中年打工族不斷增加,在二○一五年時約有二百七十三萬人。
他們的存款比正職員工少,而且加入社會保險的比例也很低。當這些人到了可以拿年金的年齡時,一個月只會有不到七萬日圓的國民年金,屆時生活一定無法自理,很可能需要由政府照顧。然而日本的財政狀況並不能支撐這麼龐大的費用,社會福利制度很有可能會破產。
為什麼中年打工族會增加這麼多呢?
理由是顯而易見的。在日本,應屆畢業時無法成為正職員工的人,之後也幾乎都是從事非正職的工作。勞動政策研究暨研修機構的〈非正職雇用之壯年勞工的工作及生活相關研究〉(二○一五年)中指出,男性在二十五歲時若為非正職員工,在五年後的三十歲時,成為正職員工的比例為四一‧七%、十年後的三十五歲為四九‧一%,將近半數。而三十歲時若是非正職員工,在三十五歲時成為正職員工的比例僅有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