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領袖反應不一
美國歷史作家貝瑞(John M. Barry)在著作《大流感》(The Great Influenza)一書中還特別舉出,美國總統似乎都傾向忽略疫情嚴重性。貝瑞認為1918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威爾遜(Woodrow Wilson)態度過於消極,他自己也曾在1919年3月染上流感,而且痊癒後身體大不如前,但他在流感肆虐期間一次也不曾發表意見,從來沒討論過這場疫病殺死了多少美國人(至少67.5萬人)。
但比起當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威爾遜的沈默可能更不具殺傷力。川普堅稱美國掌控疫情得當,屢屢表示要不顧一切解除封鎖、重啟經濟;還不斷說出未經證實的錯誤資訊,例如把消毒劑打進血管裡可以殺死病毒之言(雖然後來又聲稱只是「諷刺」),反造成公衛人員極大困擾。
美聯社還指出一個驚人巧合,西班牙流感的死者之一名叫弗烈德里奇・川普( Friedrich Trump),正是當今美國總統川普的祖父。另一位更知名的患者名叫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當時身為海軍部助理部長的他幸運痊癒了,後來成為第32任美國總統,在1933年至1945年間帶領美國走過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與二戰危機。
最大不同:死亡群體
兩場大流行之中,最大的相異之處應是死亡群體。1918年流感期間,絕大多數死者都介於20到40歲,研究顯示,可能是因為年輕人免疫功能強,當免疫系統盡力攻擊病毒,就可能傷及患者的健康臟器。新冠肺炎發展至今,目前仍認為慢性病患者、中老年人的死亡率較高。在人口極為高齡化的義大利,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就高達約8%至12%。
另一方面,武漢肺炎的命名出自疫情發源地,但1918年流感的發源地眾說紛紜,唯一確定的是絕對不在西班牙。 西班牙在一戰時保持中立,新聞媒體相對自由,加上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Alfonso XIII)曾經染病,該國疫情看來特別嚴重才會得名。事實上,1918年人類剛結束史上第一場世界大戰,成千上萬的年輕士兵乘船回國,與家人歡聚,許多人當時已經染病,病毒因此蔓延更快,這場疾病也許被稱為「海軍流感」、「一戰流感」更為貼切。
醫療方式與謠言
100年前的醫學畢竟不若今日發達,不僅坊間盛傳偏方,連醫生都經常使用錯誤的醫療手段。英國科學記者史賓尼( Laura Spinney)曾在著作《死亡騎士: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如何改變世界》(Pale Rider: The Spanish Flu of 1918 and How it Changed the World)記載,曾有美國醫生建議患者「吸入」硼酸和蘇打粉,號稱可以清潔鼻腔;還有醫生建議患者食用碘化物以「消毒身體內部」,相比之下,建議人們用洋蔥摩擦胸口、保持腳部溫暖的偏方算是相當溫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