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一世紀,「大瘟疫」景象卻驚人相似!1918年西班牙流感成為新冠肺炎歷史借鏡

2020-05-17 12:34

? 人氣

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間,奧克蘭紅十字會設立的臨時醫院。(AP)

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間,奧克蘭紅十字會設立的臨時醫院。(AP)

政府空洞地保證疫情會受到控制;人們卻看著醫院和停屍間人滿為患;銀行存款因經濟停滯而急速減少;除了隔離這種古老方式外,坊間還盛傳無數偏方⋯⋯

2020年的地球,幾乎全被新冠肺炎疫情佔據,而就在一世紀前,全世界也為了一場大流感而煩惱。1918年1月那場被暱稱為「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的大流行病,初期就像一場普通流感,很快傳遍歐洲、美洲與亞洲,全球超過1/3人口感染,至少奪走5000萬人性命。台灣也有4萬至5萬人死亡。當時正值奪去近2000萬條人命的一次世界大戰末期,這場流感卻在15個月內造成至少2.5倍的人死亡,被稱為人類史上第二大傳染病,僅次於黑死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過去100年來,人類醫學高速進展,發現了病毒存在、學會治療無數疾病並製作有效疫苗,還發展出即時通訊技術,建立起細緻的公共衛生網絡。但全世界還是走到了這一步:所有人戴起口罩,仍無法趕在數十萬人死亡前阻止疾病傳染。種種場景完全與1918年流感如如出一轍。

傳播方式相同,發病症狀也幾乎一樣

在西班牙流感與武漢肺炎(新冠肺炎)有哪些相似與相異之處,可供人們借鏡?美聯社(AP)近日針對兩場大流行比較,發現兩者共通點極高。引發疾病的都是呼吸道病毒,也都是從動物傳染到人類身上,傳播方式相同(飛沫、空氣),發病症狀也幾乎一樣。唯一幸運的是,2020年的科學家很快就確認了這種全新病毒的基因序列,能夠藉此快速研發出病毒檢測試劑的國家至少擁有更多戰鬥機會。

兩場大流行中,減少病毒傳播的方式也不外乎勤洗手、戴口罩等等。時任芝加哥衛生督察羅伯森(John Dill Robertson)給予大眾的建議,在今日看來也完全適用:「如果你感染了就在家靜養,保持溫暖、多喝熱飲,直到症狀過去。」羅伯森也強調,病癒後仍要保持警覺,也要避免再染上肺炎等類似疾病,因為身體機能比較衰弱。

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間,倫敦公車拒絕讓沒有配戴口罩的乘客上車。(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間,倫敦公車拒絕讓沒有配戴口罩的乘客上車。(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保持社交距離也是重要的防疫方針之一,時任美國醫務總監布魯(Rupert Blue)曾建議:「盡可能遠離人群和擁擠的地方,多開窗戶的重要性不用再強調了……總之想盡辦法呼吸新鮮空氣就對了。」

也因為如此,西班牙流感影響中低階層比例最高,他們多數住在狹窄公寓、免不了搭乘大眾運輸,也無法遠離擁擠燥熱的工廠,染病率和死亡率都較富有階級來得高。新冠肺炎的影響也是如此,可能還要加上經濟衝擊,因為貧苦階層現在更難承受城市封鎖、無法營生的後果。

此外,1918年流感致死率約2.5%,並非在所有患者身上都有強烈致命性,新冠肺炎也是如此,很多人感染後症狀極微,幾乎不會察覺。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