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一帶一路反思台灣現今的外交窘境

2017-05-17 06:10

? 人氣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會所在地懷柔雁棲湖畔夜色。(新華社)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會所在地懷柔雁棲湖畔夜色。(新華社)

5月14至15日在北京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會,中國大陸發改委召開記者會,說明將採取一加六的會議模式;一場以國家元首等重要人士的會議,並以六場的平行會議為輔,其中包含「政策溝通、加快設施聯通、推動貿易暢通、促進資金融通、增進民心溝通與智庫交流」等重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自從習近平推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主要以「大國是關鍵、週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為發展軸心。一帶一路的提出背景,除了是應對美國亞太再平衡的軟圍堵,但更重要的是,鞏固大陸週邊外交與促進沿線國家發展為優先。如今中國大陸已與東協組織,成立中國-東協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發展互聯網+行動計畫,藉由經濟創新的方式,強化一體兩翼產業模式,建構信息絲綢之路,達成對外招商、對內創造經濟產值的優先目標。

就此,一帶一路不只從陸地與海上做為戰略基礎,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也透過網路光纖幹線的連結、與網上金融服務等合作,達成實體與虛擬空間的戰略制高點。事實上,推展一帶一路則是希望透過地緣經濟的手段,落實習近平亞洲戰略外交的目的,將中國夢推向亞洲夢進而推展亞太夢。

就政治學者雷蒙.阿宏(Raymond Aron)對於戰略外交的定義,認為軍事是外交政策佈局的支撐點,也是鞏固國家戰略核心力量。就事實而論,大陸國防軍事預算不斷升高,表現在中國自製軍艦的研發以及軍事革新,都顯現中國大陸「富國強兵」的野心。而從習近平亞洲戰略外交更將中國外交路線作一調整,跳脫鄧小平八O年代韜光養晦的外交路線,走向有所作為的習近平,使得中國大陸在軍事競逐與戰略應對採取主動積極的角色。

中國推出一帶一路倡議,雖是只講經濟不講政治,但透過經濟融合,則會促進政治意念的溝通。現在中國大陸透過雙邊協議來突破多邊協商的不確定性,同時運用經濟支援與技術供應的緊密結合,也可加快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的談判進程。事實上,中國是用「資金貸款」的方式,提供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雙邊協議的國家,期可預見未來經濟的緊密結合,但能否擴延至政治的支持,如在聯合國表決等議案立場,這點恐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因此,當中國大陸透過一帶一路倡議,開發西部、沿線國家達成共識與獲得大國支持的同時,反觀台灣的外交戰略呢?在民進黨執政下,我們已經在兩岸關係上不停失分,而行政院說要拚新南向,但其預算編列只有42億,在越南排華的政治風險下,去年台塑河靜鋼廠遭罰5億美元,印度對於外資進駐的嚴苛法規等負面因素影響,民進黨政府若只固守新南向政策,採取捨近求遠的做法,就等同是提油澆火,再次將台灣帶向邊緣化。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