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中原大學事件讓我們反省招收陸生目的

2020-05-22 11:00

? 人氣

這種做法,在現在台灣意識高漲的社會氛圍之下,很容易招致民眾負面的觀感。此外,這些需要仰賴陸生生存的學校,往往必須箝制自家教授的學術與言論自由,以免招致中國政府的反彈。然而,這類型的行為卻反而喪失了最初吸引陸生的賣點──台灣自由的學術與輿論環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美國許多學校也都有大量的中國學生。美國大學廣收中國學生的原因,除了是這些學生所帶來的學費收益之外,更是讓這些學生可以在自由的言論環境之下,接收到共產黨教育文宣以外的知識,藉此讓中國學生可以在完成學業之後,把民主與批判的能力帶回中國。

招收陸生來台灣,也應以此做為出發點,讓陸生感受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差異,而進一步思考中國內部的問題,這才應該是招收陸生的主要目的,並以此為台灣與兩岸關係帶來正向的效益。

美國哈佛大學(AP)
美國許多大學廣收中國學生,不只著眼於學費收益,更希望中國學生在自由學風及言論環境潛移默化下,培養民主與批判能力。圖為哈佛大學一景。(美聯社)

高校國際招生來源也要多元化

台灣各大學在面對陸生時應該保持開放態度,最重要的是,讓陸生感受到不同的環境,讓他們親身體會民主跟威權之間的差異,以此做為增進兩岸關係的橋樑。不過,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國外仰仗中國學生帶來收益的大學,在下個學年度都受到重大影響,台灣的各大學也自然不在話下。

正如同全球生產鏈在受到這次疫情的影響之後,正把對中國生產線的過度依賴,分散到其他開發中國家一樣,台灣高等教育如果要抵擋少子化所帶來的困境,則必須向其他國際市場招生,方得以解決這個問題。(本文作者為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葉耀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