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議會教育文化委員會16日上午視察持續無法動工的台北藝術中心。該建案原定於2016年底完工,卻因主體施工廠商理成營造破產倒閉,又經歷2次對外招標而「流標」收場。目前,約30%的外牆建築工程,市府分由捷運局與工務局以「分標發包」且「限制性招標」辦理。
然而,市議員紛紛批評「分包」的問題多,屆時各包整合起來一定會有介面銜接的問題,讓廠商的責任不明,也變相引誘廠分食政府標案。另有市府人員猜測,廠商講好一致行動不要投標,意在施壓政府提高標金,增加接標的有利籌碼。
原定於2016年底要完工的北藝工程,由文化局主辦,捷運局東工處代辦工程,該工程分成3個部分,對外發包,其一,連續壁、基樁工程,費用1億1588萬,由幸邑營造施做,目前已完工。其二,理成營造施做北藝主體工程及細部裝修,費用38億3304萬元,現卻因理成破產倒閉,市政府於2016年11月14日與其終止契約,並扣押履約保證金3億元,理成應負責的工程進度為74%,複雜的S型玻璃外牆也完成9成安裝;其三,由亞翔工程施工的劇場、舞台、燈光、音響等設備,費用11億3744萬元,目前施工進度為50%,持續施工中。
理成倒閉,後續沒有廠商投票
捷運局東工處表示,目前,因理成倒閉,由柯文哲主持相關因應會議,且由副市長林欽榮召開後續招標策略會議,提出以一標發包辦理,如流標2次,才啟動「分標發包」,後經柯文哲拍板,以「限制性招標」的邀標及「同質採購最低價標」來做。
然而,東工處2次以18億邀請市府評估信譽、財務、實績良好的18家廠商施做,2次都沒有任何一家廠商來投標,以流標結尾。文化局對此表示,在開標前,由於是採「最低標」處理,因此,文化局僅能尋訪營建材料的當前市價,為廠商估算成本與合理利潤,得出底價為18億的數字,並不能事先以18億詢問廠商是否有意願投標,以免洩漏底價,但2次流標收場,因此,接下來將啟動「分標」方式辦理。
對於沒有廠商願意投標的真正理由,有市府人員私下懷疑,恐是廠商間私下協議一致行動,不參與投標,希望能一次又一次提高政府開價,或增加有利的得標條件,因此,市政府為破除此業界陋習,才選擇以「分包」的方式,嘗試破除業界的潛規則。
李慶元:分包責任歸屬難釐清
對於東工處有意以「分包」作為後續處理,市議員李慶元提出質疑,他認為,分包將產生很多問題,包括A廠商施做的甲,與B廠商施做的乙,A與B所做的甲與乙,未來都需要介面銜接與整合,若因此產生問題,則責任歸屬很難釐清,懷疑市政府在協助廠商尋找灰色地帶。此外,市府事先擬好的「先統包2次,再走分包」策略,是在引導廠商前2次統包都不要來投標,最後再來「分食」政府標案,且風險也可以分攤,不贊成分包處理。
市議員汪志冰則笑稱,市長柯文哲的命格就是遇到「蛋」就「完蛋」,不論是大巨蛋,還是北藝中心的小蛋。她表示,議員關心的是,北藝究竟在理成營造倒閉後重新招標,需要多出多少預算?工程品質會不會受影響?預估時程還要延宕多久?文化局長鍾永豐今日僅表示,希望能在原定的預算範圍內處理完畢,不要走追加預算,但現在還沒法給出確切的答案,仍需視現行分包的市場訪價來評估標金多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