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走上開戰的因素,或許正與當時的媒體環境息息相關,傅月庵提問,日本在大正時代之後,大眾媒體開始蓬勃,但到了昭和時代,卻全都變成政府的宣傳工具,為何會有此改變?王前對此說明,日本在明治時期開始出現各種報紙,對政局起到監督、批評的作用,大正時代儘管政府制訂《新聞法》管制,不過媒體仍保有無所畏懼的批評精神,真正成為宣傳工具的原因,是來自於經濟跟政治的壓力。
王前指出,報社隨著報紙銷量增加、規模擴大後,便漸漸要走向商業化道路,原本報社該有自己獨立的報導角度,久而久之也不能再唱高調,因為銷售數量如果不能增加,就無法照顧員工,所以要考慮銷量問題、重視讀者反映;另一方面,軍方對報社也有干涉,當有報紙批評時,軍方就會煽動不訂閱運動、批評報社不愛國,所以媒體儘管想抗拒時代潮流,在此之下也難以伸展拳腳。
獨立媒體越來越少,最後變成御用工具
王前表示,來自政治跟經濟的雙重壓力下,獨立媒體越來越少,最後就變成御用工具,最大轉折是九一八事變後,一瞬間日本所有媒體都轉向維護國家利益,不能反對軍部。
然而,媒體盡數為政府收編,卻也造成真實情況難以傳達,國民難以得知第一線真相。王前指出,如此的做法煽動了愛國主義,最後媒體也被自己煽動出來的民眾反噬,報導內容不能違抗民眾希望的發展,就造成了惡性循環,於是到了開戰時,竟有高達6成的的國民支持,就連許多知識份子也產生盲目的愛國情操,認為近代以來歐美對日本不斷壓迫,總算可以決一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