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衝擊私校經營,轉型或退場勢在必行。教育部27日提出,私立大學若連續2年新生註冊率未達50%,私立技專校院新生註冊率連續2年未達40%,將停止對於該校的獎補助款。
外界認為,扣獎勵金將對已招不滿、學費收入不佳的私校形成重大衝擊,成為壓垮駱駝(退場)的最後一根稻草。教育界人士透露,私校若學費收入不足,又拿不到獎勵金,「差不多就要關門了。」
達「退場」標準的私校也喊冤,堅持「撐下去」。苗栗賢德工商校長呂顯祥表示,雖然全校僅有200多位學生,但是1/3學生都來自弱勢家庭。學校若倒閉,學生不僅感到「被拋棄」上學路途也更遙遠。
高雄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院董事長鍾紹和則說,近年學生人數已達4倍多,教育部應該多看校方努力,「對積極求生的病人應多照顧,而不是判死刑」。
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表示,獎勵金核發標準應該要看學校辦學能力,若辦得不好,不能還要教育部給錢。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提到,任何的處理措施都會在維護學生受教權、保障教職員權益、維持公共性的原則下,促進校產的活化與再利用。若影響學生受教權品質,將安排跨校選課或補救教學;且維護教職員權益,私校應納入聘約,不得任意減薪、研究獎金、年終獎金等待遇也不可少。
對於外界批評教育部提供誘因不足,才使私校問題始終未能解決,陳德華回應,法人可轉型就是對私立學校最大的誘因,若有董事會個人期待在退場或轉型過程中獲取個人利益,於法不符,也不會被社會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