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法國南部海濱小城「坎城」人擠人的時刻,世界各地的電影人於17日相聚在這個小鎮上,歡慶第70屆法國坎城影展,今年共有19部影片角逐影展最高殊榮「金棕櫚獎」,原本外界看好奧地利老牌導演漢內克能再次贏得獎項,但20日法國導演羅賓坎皮略的《每分120拍》在首映後奪得眾人目光,榮登評審心頭好,可望最後成為黑馬。
1990年代 法國愛滋病危機的真實故事
法國片《每分120拍》(120 Beats per Minute)講述的是1990年代早期,巴黎爆發愛滋病(AIDS)危機時的真實故事,當時人們因為對此病毒的無知和誤解,將「隨意性行為」和「同性戀者」與此病劃上等號,而在當地的「愛滋平權聯盟」(AIDS Coalition to Unleash Power,ACT UP)巴黎分會為此走上街頭,不但控訴社會及政府的歧視、大型製藥公司壟斷科技研發的成果,更帶頭教導民眾如何防治,儘管故事正向,但分會裡不少的成員卻都是HIV陽性感染者,他們要面對的,還有自己所剩不多、即將逝去的生命。
Cannes Day 4, les années Sida par Robin Campillo https://t.co/hnruZpzYES pic.twitter.com/My8OQwV53J
— Libération (@libe) May 20, 2017
《每分120拍》的導演兼編劇羅賓坎皮略(Robin Campillo)並不是第一次入圍坎城,2008年由他共同編劇及剪輯的《我和我的小鬼們》(Entre les murs)風光拿下象徵最佳影片獎的「金棕櫚獎」(Palme d’Or),2013年由他執導的《掏空我的愛》(Eastern Boys)描寫身為非法移民、以賣身為生的男孩和中年買春客之間的真情故事,獲得各界好評,也在2014年的台北電影節上播出。
自編自導 羅賓坎皮略強勢回歸
善於描寫同志情感的導演羅賓坎皮略,這次卻是帶著自己的故事強勢回歸,「事實上,我在那個時候就是這樣生活的,我在90年代時曾經也是ACT UP的一份子。」他在坎城的記者會上說道,「我親眼見證了愛滋病是如何蹂躪當時的生活,我也曾在我朋友的喪禮上,幫他打點他的遺體。」這樣血淋淋的回憶,也被他用鏡頭重現在電影《每分120拍》中。
正是因為導演羅賓坎皮略的親身經歷,讓他在處理故事時多了一分參與感和人性,除了ACT UP的抗爭過程,故事也圍繞在由阿根廷演員比斯卡亞(Nahuel Pérez Biscayart)飾演的HIV陽性感染者尚恩(Sean)和由法盧瓦(Arnaud Valois)飾演的HIV陰性感染者奈森(Nathan)之間的愛與衝突,另一個亮點則是,可以看到凱撒獎影后阿黛兒艾奈爾(Adele Haenel)在片中的精采演出。
導演:「我想找回人們過去生活裡的那種激情」
適逢法國剛選出新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但極右派的陰影仍揮之不去,各界也在關注馬克宏如何領導分裂的社會,為此導演羅賓坎皮略也表示:「我想找回的,是我們過去生活裡的那些激情,以及那樣的能量。」雖然在電影中部分的個人創傷,以及政治覺醒過程是虛構的,但都是基於真實事件之上,那些ACT UP的作戰會議、抗議過程都是煞有其事。
Robin Campillo's new film looks back at AIDS activism in Paris in the early 1990s. read more https://t.co/Psr96HF9uv
— Thus Spake (@thus_spake) May 20, 2017
《每分120拍》象徵著行動主義的成功,但導演羅賓坎皮略的用意卻不是要替當今社會上的激進分子下指導棋,「我其實不太知道要如何讓人民動起來,特別是在現在的法國。」他認為當時的他們之所以願意站出來,除了因為不滿藥廠及政府,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掙扎,為了自己的生命而奮鬥的那份動力,因為要是那些患有愛滋病的同性戀者不站出來,根本沒有人會為他們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