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把貿易變成政治工具,我們看到很多的虛張聲勢,不只針對美國,也針對巴西、澳大利亞或其他主要農產品貿易夥伴。這最終只會讓中國陷入困境,他們需要這些進口的農產品。
習近平獨霸一尊 激進作為鞏固地位
唐家婕:如你提到這種挑釁其他國家的作法,使得中國不僅可能國內面臨壓力,在國際上也遭遇反擊。你怎麼評估中國領導階層在過去幾年來更加強勢或激進的作法?
唐安竹:中國缺乏透明度,讓我們很難知道真實的算計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中國要在同時與美國、歐洲國家、中國周邊國家印度、南海做出挑釁的行為。
我們只能做假設,可能是共產黨內部的權力競爭問題,讓習近平感受到威脅,因此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這種對抗系,能鞏固他的權力 -- 成為一位永不被罷免的戰時領導人。這可能是(習)的生存法寶。另一種可能是操弄中國國內政局實現中國夢、跨越屈辱的敘事。這兩種理論都只在加劇世界對中國的不信任感,以及凸顯中國內部滋生的不安全感。
美中並未進入「冷戰」 為「戰略性對抗」
唐家婕:你到亞洲兩年多了,怎麼觀察這些亞太國家評估與中國的關係?
唐安竹:他們都不希望被困在(美中)權力競逐中,這是一致的趨勢,但各國反應也有所不同。
日本很積極地支持美國維持現有的國際秩序,但也意識到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所承擔的責任不如過往,這也與中國的經濟與軍事實力擴大有關。
其它一些亞太國家則相對消極,他們在尋求美國維護其安全利益的同時,也希望保持與中國的關係。他們不會大聲批評中國,也因為害怕遭受報復、貿易手段制裁,這些國家衡量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承受中國的壓力,正如現在澳大利亞面臨的情況。
這與冷戰時期,美國獨自與蘇聯對抗,其它國家各自選一個陣地的情況不太一樣。
在某些情況下,他可能選擇與中國簽署協議,又可能與美國在某些議題上站在一起,或與東盟集團等合作,這都會使整個亞太區域的外交政策複雜化。
唐家婕:美中進入新冷戰,這是目前很常聽到的論述。你認為這跟美蘇冷戰還是不太一樣的?
唐安竹:「冷戰」一詞被濫用了。這並沒有真實反應當下的情況。我不認為是美中冷戰進行時,應該如川普政府用的詞彙,是美中之間存在經濟、軍事、政治領域的「戰略性競爭」。
冷戰的主要特徵是對蘇聯及其盟國的圍堵,目前沒有戰爭、沒有隔離,美國不是要尋求遏制中國,兩國有貿易關係、有人員往來、有直接投資,這看起來與冷戰不同。
五年之內 台海可能爆發戰爭
唐家婕:你曾撰文分析,疫情期間中共武力攻台的可能不高。現在美中對抗的局勢持續升溫,你怎麼評估台海戰爭爆發的可能性?
唐安竹:上個月全國人大上解放軍的言論,很明顯說明台灣問題是他們關注的重點。中共的軍事現代化重心也圍繞著軍事統一台灣作準備。
如今,兩岸之間的差距正不斷擴大。中國要統一台灣的聲音越來越明顯,也很難看到對台政策的改變;台灣輿論明顯不支持與中國靠攏,不接受一國兩制。
習近平擁有比他前任更有效的軍事能力,他也與中國前領導大不相同。現今的中國看起來更像是毛澤東時代個人崇拜的中國。權力集中於個人、缺乏明確的繼任計畫,台灣又是習近平中國夢的重要部分。
我對習近平可能的決策感到擔憂,中國可能會說自己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對台動武。
侵台的時間大概會在2024年。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結束後(對台動武),會跟黨內權鬥有關。我認為這是非常有可能的,也就是未來五年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