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起,台北松山機場與高雄機場的排班計程車,因民眾認為空間仍顯不足,將從現行排氣量1450CC以上的限制,升高為1750CC以上,桃園機場則維持在1900CC不變。不過有民眾認為,現今引擎科技成熟,加上環保當道,大排氣量不再與大空間大馬力畫上等號。立委洪慈庸也認為,法規需要與時俱進,可以再思考新的可行性。
交通部去年5月著手修正《民用航空機場客運汽車管理辦法》,計畫將自2020年1月起,將台北松山機場、高雄機場的排班計程車排氣量增大,由現行的1450CC以上,增為1750CC以上,至於桃園國際機場則維持1900CC以上不變。
在提案推出時,不少關注車輛的民眾與專家,就曾對此表示過意見,汽車專家、知名汽車節目主持人朱嘉偉就曾對此表示「都什麼時代了,還在用排氣量衡量一切,現在是小排氣量渦輪增壓引擎當道的時代。」也有民眾批官員的腦袋食古不化,因為排氣量與放置行李的行李廂空間、馬力大小,並不是直接正相關,可以用行李廂空間或其他方式來判定,是否有足夠空間可以使用。
今年1月25日,交通部正式將《民用航空機場客運汽車管理辦法》修正,明定出未來要在台北機場、高雄機場排班的計程車,「自汽車出廠年月之次月1日起算,在6年以內,排氣量在1750立方公分以上,且車輛機械功能良好,設備齊全,車容整潔者」。
排氣量漸與汽車空間脫鉤 立委盼更改測量方式
對此,記者詢問了立委對此議題的看法。身處交通委員會的時代力量立委洪慈庸表示,民航局最初的考量,是要讓攜帶大型行李的國際線旅客,能有較為舒適的空間,也認為大排氣量就等於有大空間,因而訂定以排氣量做規範。
洪慈庸表示,雖然以民眾搭乘舒適為出發點的立意是良好,但隨車輛研發趨勢與環保意識抬頭,難免凸顯辦法些微過時,思慮需要更加精準。現階段在車輛研發趨勢上,已逐步朝「小排氣量,大空間」的方向發展,甚至是電動車科技也有長足進步,如是要考量空間的舒適度,期盼能有更接近實際狀況的測量方式,讓環保、旅客舒適得以兼得。
洪慈庸也說,法規需要具有與時俱進,不只考量現況,更可以考慮到科技或社會發展趨勢。未來也是可以再請交通部、民航局和監理等相關單位合作,思考新的可行性。
桃園機場所在地的民進黨籍區域立委陳賴素美則認為,當前對於機場排班計程車的要求讓人疑惑,在該管理辦法第13條規範了桃園機場的排班計程車,將排氣量作為成為排班計程車的要件之一。陳賴素美表示,初衷或許是希望小黃業者提供充足的空間給旅客,但排氣量與車內空間大小,是否有絕對相關性?陳賴認為,政府應該主動、積極面對這些困擾計程車業的陳窠,讓計程車業呼吸到新鮮空氣。
環保效率好的車較貴? 鄭運鵬憂恐成「能買好車才能排班」
不過另一位交通委員會綠委鄭運鵬則有不同看法。鄭運鵬表示,機場、高鐵搭乘計程車的旅客,有一定比例的特殊需求,做出部分限制是可以接受。雖然空間和排氣量並非絕對正相關,但機場需求的計程車也不需要太大量,因此可以接受先以排氣量作為其中一項標準,不必為了部分小排氣量卻大空間的車種而更改。
至於大排氣量汽車可能較不環保,鄭運鵬說,這又牽涉到目前的引擎效率及油電使用,都和車價正相關,環保效率較好的車子一定比較貴,如果變成買得起好車的業者才能排班,又會引起另一種反彈。因為機場排班需求只是部分車輛,不是要滿足全部計程車都可以加入的條件,他可以接受用現在習慣的分類去規定,不必道德要求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