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是:據經濟學家分析,第二波裁員潮將會由藍領轉往白領階級。僅管其裁員人數可能不如第一波的裁員數,惟中產階級是國家經濟的主要支柱,故第二波裁員潮將會對各國經濟造成更巨大的影響。」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趨緩,多國經濟開始恢復正常並慢慢重啓,新冠肺炎對就業環境的衝擊看起來好像慢慢的在恢復,其實第二波裁員浪潮正在來臨 — 不過這一次受到衝擊的將會是白領階級。
據彭博社報導,將受到第二波裁員浪潮的工作接近600萬份。其中包括在餐廳和酒店等在疫情嚴重時最受打擊的行業中的高薪主管。 另外還包括對關聯行業(如專業服務,金融和房地產)的連鎖效應。即使台灣,中國,和美國各州的企業重新開放,我們也有可能看到第二波損失。因為勞動力市場往往落後於經濟活動。
隨著美國政府5月份就業報告的發布,失業率可能飆升至19.5%,是自1930年大蕭條以來的最高水平。
因為疫情而被迫裁員的零售和製造業員工,一部分人很幸運的找到一份過渡期工作譬如送餐人員或Uber司機。不過,儘管經濟活動正在復甦,多數企業在過去短短的半年內加速了數位化轉型,這意味著,過去的就業機會將永遠消失。根據報告,美國非農就業人數預計將再下降800萬,這反映了過去幾個月經濟活動封鎖的持續影響和第二波衝擊的開始。研究中表明,3月和4月各部門的失業情況,受影響的行業以藍領,零售和生產工人為主,並確定了這些裁員衝擊將轉移到主管職位,因為管理層的裁員往往滯後於一線工人的裁員。
經濟學家們分析了政府公布的各行業數據,以計算最依賴受疫情直接影響行業需求(零售、製造、飯店、餐廳)的工作。他們推斷出其他有風險的工作,其中大多數是技能較高的白領職位。
而這些白領職位所處的行業與第一波裁員最嚴重的行業有著密切的關係。自3月中旬以來,根據各州計劃提交的失業救濟申請超過4000萬,儘管部分經濟正在重啓,裁員仍在繼續。同時我們必須面對在多地的抗議活動和全球化的分崩離析。影響範圍已經超出了受冠狀病毒相關首當其衝的行業。
在某些行業,例如金融行業或科技行業的行政部門,實際上已經看到裁員情況開始加劇。多數企業仍在不確定的環境中運營並適應新的經濟環境,而其中一個可能性是 — 企業不需要那麼多員工。儘管第二輪裁員的數量不如最初的裁員浪潮高,但仍將帶來可觀的經濟衝擊,因為它將包括推動可自由支配支出的中產階級,而這些中產階級是國家主要的增長引擎。
對於某些白領來說,一個可能的優勢是,他們通常比低技能的同事在財務上更穩定。在某些情況下,裁員可能是另一職業的跳板。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炅炅不是灵灵》
作者/Jonni
滑鐵盧大學在學,曾在管理諮詢、投行、風險投資實習。記錄在學校和就業上發生的一點一滴。偶爾揭露經濟文化運作的邏輯。
責任編輯/任婉鵑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