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的功德經濟學!新冠疫情衝擊低收入戶,全國1400個快樂分享櫃轉送善心

2020-06-10 08:10

? 人氣

泰國6月1日開放電影院營業,消費者遵守規定配戴口罩並維持社交距離。(美聯社)

泰國6月1日開放電影院營業,消費者遵守規定配戴口罩並維持社交距離。(美聯社)

四月下旬泰國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趨緩,政府於5月3日、5月17日和6月3日逐步放寬緊急狀態的限制,目前公園、戶外市場、餐館、理髮店、電影院、百貨公司等場所重新營業。封鎖管制放鬆以來約一個月,泰國街頭出現許多櫥櫃,民眾可以自由拿取或提供食物等物資,支援因疫情而失去工作、生活困頓的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些櫥櫃被稱為快樂分享櫃(tu pan suk),是由企業家蘇帕吉(Supakit Kulchartvijit)仿效美國的免費食物箱(Little Free Pantry)活動而發起,也獲得民眾支持響應。一開始全曼谷只有5個快樂分享櫃,現在泰國居民可以在全國約1400個櫥櫃依需求拿取、或者提供物資給其他人。《日經亞洲評論》報導,泰國政府部門、以色列大使館和一處本田(Honda)重機經銷商也響應,提供空間或者捐贈物資。

泰國疫情趨緩,政府逐漸開放封鎖限制,例如曼谷大皇宮玉佛寺便恢復參觀。(美聯社)
泰國疫情趨緩,政府逐漸開放封鎖限制,例如曼谷大皇宮玉佛寺便恢復參觀。(美聯社)

快樂分享櫃的物資大多由每天路過的低收入者取用,藉以在經濟衰退時期盡量節省支出,只要有人提供櫥櫃,就會有人分享。露迪特(Saranya Ruddit)就在她經營的咖啡廳外裝設了分享櫃,她有時會購買乾燥食物和肥皂、洗衣粉、牙膏和衛生紙等民生用品放在裡頭,而「好心人將它裝滿」。蘇帕吉也訝異快樂分享櫃的擴散速度,「活動的迴響超出我原先的期待。」

泰國國民美食MAMA泡麵是分享櫃的常駐品項,因為泡麵在溼熱的氣候環境下也能保存。一包MAMA泡麵售價為6泰銖(約6新台幣),2020年Q1幾乎各產業都受到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不過MAMA泡麵的總銷售額反倒較去年同期增加20%。出品MAMA泡麵的協成昌集團(Saha Group)表示,MAMA泡麵經常銷售一空。

泰國購物商場重新開放營業,一名消費者正在消毒手。(美聯社)
泰國購物商場重新開放營業,一名消費者正在消毒手。(美聯社)

佛教做功德觀念深入人心 居民踴躍響應分享物資

許多泰國人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佛教概念思想充斥泰國社會,供養僧侶或布施幫助他人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因此居民踴躍響應快樂分享櫃也就不令人意外。博報堂生活綜合研究所資深策畫顧問Dee(Prompohn Supataravanich)表示:「『作功德』(tum boon)是在泰國各階層都根深蒂固的習慣,分享箱計畫是很好的典範,展示做功德文化如何融合現實發生的事件。」

分享箱形式也會因地制宜,例如一間停業的餐廳轉型成一間特別的商店,「顧客」可以免費取用架上的食物、個人衛生用品和其他物資。一名住在曼谷南部空提(Klong Toey)貧民窟的幫傭在疫情爆發後少了很多工作機會,她為了進入這間商店足足等待30分鐘,但她表示:「很值得,我現在很開心,因為我拿得到食物,而且店裡的人很親切又有禮貌。」

泰國民眾在社會保險辦公室外排隊申請失業救濟金。(美聯社)
泰國民眾在社會保險辦公室外排隊申請失業救濟金。(美聯社)

由於疫情衝擊各產業,而灰色經濟(informal economy)不受法規約束同時更沒保障,泰國政府從4月開始提供每個月5000泰銖(約4700新台幣)的現金補助給灰色經濟勞工,但還是有許多人被政策遺漏,生活愈發困難。遍布街頭、各種形式的快樂分享櫃沒有使用門檻,更能支援需要幫助的人。

不過並非所有使用快樂分享櫃的人都抱持純粹的助人精神。隨著泰國政府逐漸開放封鎖措施,有些人將先前囤積過多的食物轉移到分享箱,也有人上傳自己正在將食物放進分享箱的照片,Dee表示,現在分享箱照片「比單純展示捐款收據還要時尚」。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俞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