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任總統川普時隔4年重回白宮,上任第一天就簽署數十項行政命令,計畫迅速整頓政府。美國公共電視網(PBS)指出,新總統簽署大量行政命令是標準做法,這是最快速的工具,而且可以繞過國會行使行政權,不過行政命令的效力也有限制,極端情況下,立法和司法部門有可能阻礙行政命令實行,川普的全面改革大夢或許不會如他想像順遂。
行政命令是美國總統宣布聯邦政府政策而簽署、頒布的規範,內容可能是針對特定聯邦政府部門的指示,或者要求取得指定的報告。行政命令與宣言和備忘錄都是總統的政策工具,具有類似的性質,可用來推動無法通過國會的議案。行政命令是相當普遍的機制,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的美國總統專案(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統計,美國歷任總統共簽署數千項行政命令,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簽署8項,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任內共簽署了3721項行政命令,川普(Donald Trump)第一任期共簽署220項,剛卸任的前總統拜登(Joe Biden)截至2024年12月20日為止則簽署160項行政命令。
Donald Trump is returning to the White House ready to immediately overhaul the government using the fastest tool he has — the executive order. A primer on how the presidential power works. https://t.co/KXtNzYTYYQ
— The Associated Press (@AP) January 20, 2025
總統可以利用行政命令給政府員工多放一天假,也可以用它們來制定重大政策,舉例來說,拜登擔任總統期間,曾在2023年簽署一項關於人工智慧安全的行政命令,目的是同時確保AI創新發展以及風險管控,但川普甫上任就宣布撤銷這項AI安全行政命令以及拜登任內77項行政命令和備忘錄,迅速製造第二任期的新氣象。
美國律師協會(ABA)指出,行政命令是憲法賦予總統的行政特權,不需經過國會批准,也無法被立法部門直接推翻,不過需要載明憲法或法律條文依據,而且國會仍然可以藉由刪減經費等方式來阻礙行政命令的執行,行政命令的內容也不能推翻國會通過的法案。除此之外,現任總統隨時可以修改或撤銷自己頒布的行政命令,新任總統也可以頒布行政命令來撤銷前任總統的行政命令——而且經常發生。
一位總統簽署、頒布的行政命令內容,相當程度也是政治表態。川普競選時承諾,上任第一天他就會簽署100項行政命令,內容涵蓋南方美墨邊境、驅逐非法移民、毒梟集團、國內能源、學校性別政策、疫苗強制令等,也已經簽署暫緩75天實施TikTok禁令,並停止租賃土地設置新的風力發電場。他在就職演說稱簽署一系列行政命令的行動將啟動「美國徹底恢復和常識的革命」,而他的許多決策都很可能招致民主黨反對。
What is an executive order? How they differ from presidential proclamations, memorandums https://t.co/Grk4tSmgAC
— USA TODAY (@USATODAY) January 21, 2025
行政命令內容以國內事務為主,但也有可能被國會或最高法院推翻,例如1992年時任總統老布希(George H.W. Bush)簽署行政命令,要求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部長成立人類胚胎組織庫進行研究,國會的因應手段,是決議這道行政命令「不具法律效力」從而推翻。國會也可以刪減特定部門經費來阻礙行政命令施行。
雖然行政命令的內容沒有明確規範,不過當總統簽署不恰當的行政命令,司法機構也會介入。1950年美國深陷韓戰,時任總統杜魯門(Harry Truman)簽署第10340號行政命令,試圖將全國煉鋼廠轉為聯邦整府管轄,最後最高法院裁定,未經國會同意並授權,總統無權佔有私人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