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趨緩,交通部祭出史上最高預算的國旅補助,希望一舉振興沉寂數月的國旅市場,但台灣觀光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國立海洋大學海洋觀光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柯牧洲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卻直言,補助僅是一時救急金,若能解決根本的問題,台灣觀光產業才能發展得更好。
「近年台灣各地蓋了13座天空步道、幾十個彩繪村,我們難道沒有自己的DNA?」柯牧洲直言,台灣各縣市近年狂蓋天空步道、各鄉鎮爭相蓋「彩繪村」做為觀光景點,不但缺乏在地特色,也沒有新亮點能吸引旅客。
柯牧洲坦言,過去曾發表一篇〈台灣2025年,國際觀光客2000萬不是夢〉,向執政的蔡英文政府及相關部會提出建言,但如今在疫情衝擊、中方旅客管制政策之下,他感嘆「真的只是夢」,這份期待可能會落空。
台灣觀光發展「各走各的」 學者:應借鏡日本、廣設DMO組織
柯牧洲直言,台灣現有的觀光發展現況是各單位「各走各的」,彼此無交集,猶如「幾條平行線」,觀光局有觀光局的規劃、縣市政府觀光局處也有自己的考量、鄉鎮市公所則忙自己的,缺乏一個整合、溝通的平台。
柯牧洲提議,台灣可借鏡日本經驗,該國幾年前就將「觀光立國」做為國家發展戰略,並由各地基層民眾組成DMO(Destination Marketing Organization,旅遊目的地營銷管理組織)由下而上凝聚在地意識,專注於行銷在地景點,這也成為民間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平台,更能突破鄉鎮、縣市的框架,依據行銷規模來跨域合作。
柯牧洲直言,國內觀光大多由公部門主導行銷,也屢次規畫大筆預算來補助國旅,可惜國內旅遊環境沒有顯著改善、國際市場的行銷模式也未見創新,認為是時候導入DMO組織,由下而上讓觀光發展步入下個階段。
他強調,行政院將2019年為設定為「地方創生元年」,成功關鍵就是讓台灣落實DMO發展,若台灣能普及設立DMO,將會更有動力推廣地方創生並深化在地觀光發展。
先知道「旅客想要什麼?」才能有效推動觀光戰略
柯牧洲強調,觀光行銷的成功關鍵是先了解「旅客想要什麼?」要能進一步有效發展觀光,而不是盲目、毫無根據的行銷,例如與國際旅遊網站合作,開發潛在客戶、依據不同客群做出行銷上的區隔。他直言,現在流行的大數據、KPI指標,都能運用在觀光行銷裡,在旅遊前進行意向調查、在旅遊後也透過問卷收集意見,才有利於整體發展。
柯牧洲表示,現階段台灣地方觀光行銷的專責單位是地方觀光局處及鄉鎮公所,但公務機關未必有充足人力來蒐集旅客的旅遊意象、並進一步統計分析結果,而DMO就很適合擔任這個角色,同時能跨越突破行政的框架,為觀光旅遊帶來更多可能性。
柯牧洲進一步說明,除了設立DMO,縣市政府觀光局應持續鼓勵地方創生、盤點地方亮點及資源;交通部觀光局則必須制定產業政策及行銷國際,雙方必須緊密、通力合作,才能有效規劃每個年度的行銷宣傳策略、有效拓展國際客源。
☞從手指到眼球,掌握新聞脈動,現在就訂閱/購買紙本《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