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我們不該販賣恐懼

2017-06-06 06:00

? 人氣

作者認為,社會上販賣恐懼者,多半利用公平正義的糖衣來包裹恐懼,以及現代人無暇對訊息進一步思考的特性,塑造人們對特定議題之主觀判斷,然後帶動輿論風向,進而達成自身的政治目的或是利益。(示意圖,取自PAKUTASO)

作者認為,社會上販賣恐懼者,多半利用公平正義的糖衣來包裹恐懼,以及現代人無暇對訊息進一步思考的特性,塑造人們對特定議題之主觀判斷,然後帶動輿論風向,進而達成自身的政治目的或是利益。(示意圖,取自PAKUTASO)

事情的好壞,從無絕對,多半只與分析的角度有關,若將這個準則,套用在許多議題的討論上,很多爭議之處,都有其脈絡可循。誠然,當我們在探討一項議題的利弊得失時,多半都會先以自身的本位出發,這是非常自然的,但,若僅以此單線出發的分析結果,做為判斷好壞的根據,並利用媒體等傳播公器加以渲染,這樣的風氣,對於形塑公共討論的氛圍,以及國家社會的進步,是非常不利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事實上,這幾年來,由於社群媒體的發達,加上行動裝置的普及性,訊息的傳遞已近乎零成本,甚至零時差,每天我們打開手機,各式各樣的訊息隨即湧入,我們幾乎沒有消化這些訊息的時間,甚至更無從探討訊息背後的脈絡,也正因此,對於一項議題,我們獲得的訊息,通常是片段式的,種種的因素加起來,我們很自然地會將這一個片段,變成是我們認知這項議題的全貌,進而產生個人的主觀判斷,這也正是所謂成見的由來。

然而,正如前面所述,在這種情況下形塑出來的主觀判斷,多半欠缺多個面向的綜合資訊,但人的特質是,一旦主觀的意見形成了,要想再用其他的論述加以說服並改變,可說是難上加難,因為這時已經不是哪一方有理的問題,還牽扯到了個人的自尊問題。也正因為這樣的狀況,我們可以大膽的預言,無論是哪一個政黨得到政權,在國家治理的難度上,只會有增無減,人民給予政府的蜜月期將會越來越短,對於政府施政不佳的容忍力將會越來越低。這樣的趨勢不見得是壞事,事實上,這或許是民主制度發展到現在,另一次轉型的契機,只是不幸的,我們要面對的,是許多的轉型陣痛,其中尤以販賣恐懼者為甚。

販賣恐懼者其實並不容易察覺,但其手段卻非常好懂,打個比方,過往許許多多的密醫或是神棍,利用一般人對病痛或是神靈的畏懼,先告訴顧客如果有什麼樣的狀況,就是某某病的徵兆,或是無意間招惹了什麼樣的超自然力量,但不需要害怕,因為這邊可以給予解決方法,只需要顧客給予代價做為交換。這樣的手法,其實只要稍微思考一番,便可以察覺出中間的邏輯簡直是破綻百出,但深陷其中的人們,卻連思考都不願嘗試,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們對這些有心人兜售的恐懼買單了。

這樣的手法可以套用到現今各種熱門議題當中,我們可以看見在討論前瞻基礎建設時,許多人使用所謂的經濟學觀點,或是人口移動的論點,還有高捷營運不佳的事實,來批評其中的軌道建設是債留子孫,無意義的投資,卻始終絕口不提當地居民的真實看法,更刻意忽略建設與經濟發展以及人口移動的因果關係;我們還可以看見討論年金改革時,更有許多人將政府編列8800億前瞻基礎建設預算做為理由,藉以宣稱政府明明有錢,卻要改革軍公教的年金制度,就是糟蹋軍公教,不僅故意忽略預算別的不同,更是藉此扭曲的觀點來合理化反年金改革的正當性。

2017-04-19-反年金改革軍公教團體包圍立法院抗議-中午下起大雨,人潮稍減-陳明仁攝
作者以年金改革為例,表示在討論此議題時,有許多人將政府編列8800億前瞻基礎建設預算做為理由,藉以宣稱政府明明有錢,卻要改革軍公教的年金制度,不僅故意忽略預算別的不同,更藉此扭曲的觀點來合理化反年金改革的正當性。(資料照,陳明仁攝)

我們必須要理解,這些販賣恐懼者,多半利用公平正義的糖衣來包裹恐懼,然後利用現代人無暇對訊息進一步思考的特性,塑造人們對特定議題之主觀判斷,帶動輿論風向,進而達成自身的政治目的或是利益。這可能是政治的常態,也必定是社會多元性的一部分,然而每個人都必須培養識別販賣恐懼者之能力,因為就個人而言,我們實無須成為替恐懼推波助瀾的一份子,而就國家社會而言,減少販買恐懼者的生存空間,正是讓民主制度順利轉型的必要條件。

*作者為交大博士生,現服務於政府機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