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蘇花公路坍方,本人發文評論後,因為解讀或錯誤引用,造成許多爭議,對於東部的交通政策,我將注意到的情形說明如下,但是受限篇幅,僅以簡述為主。
東部交通的問題是甚麼?
簡單來說:花蓮台北間的蘇花改工程,台東通往高屏地區的南迴鐵公路改善計畫,花東鐵路雙軌與電氣化,花蓮通往台東的快速路或高速路,才是花東居民最需要的交通骨幹政策。其他如連續假期台鐵東線部分自強號實施實名制、及台9線花東縱谷公路安全景觀大道等計畫,都只是鋪陳的華麗外衣。
蘇花改第1期工程,蘇澳到東澳段,2017年底完工,南澳到和平,和中到大清水兩段,預計2019年完工,至於東澳到南澳、和平到和中,還有大清水到崇德路段,並沒有同時興建,所以無法讓蘇花改連成一線。這樣就會讓整段路程不斷出現壓縮與開放的現象,駕駛必須不斷地適應不同大小路況的挑戰,將來塞車或車禍將無法避免。
花蓮到台東缺乏快速或高速公路來縮短行車跟運輸時間,雖然台九線持續分年分段逐漸拓寬為四線道,但因為必須經過城鄉或外圍,屬於經過性交通,加上測速照相過於密集,對於縮短行車時間的改善有限,反而因為路寬加大,造成老人家適應不良,經常有跨越道路車禍發生。
談論興建蘇花高的時機已過 不須舊事重提
行走山路最怕的第一件事,就是持續的對向會車,在雙方車速未明的情況下,一旦跨越中線就容易造成擦撞事故。第二則是遇上落石坍方威脅行車安全,特別是在煙霧迷漫,視線不清又刮風下雨的日子,落石與坍方都是不定時炸彈。第三是跟隨在大型車輛後方的行駛經驗,不管是遊覽車或卡車,因為前方視線容易被阻擋,行車速度慢,超車並不易,容易造成車禍。
蘇花公路沿途是以上下剃頭式的闢建,直接侵入並破壞地貌與水土保持,所以災害不斷,沿途的彎路與破碎的岩層,事實上是需要興建穩定的隧道工程來提高用路安全。如果可以有蘇花高,逢山鑽洞,山與山之間架橋,並沒有嚴重破壞動物棲息地與生態的問題,但是卻可以發揮提高行車安全,節省油耗,廢氣以及節省時程的效益。
既然應該興建蘇花高的時程已過,政府就應該加速推動完成蘇花改全路段的整合工程,並且在宜蘭國道五號的銜接道也要及時辦理。
工程技術跟坍方災區的發現與困難克服 早就應該浮上檯面
林全院長說,請交通部持續辦理邊坡落石防護、明隧道、彎道改善工程,並針對現有道路線形、邊坡穩定性、交通安全等加速進行調查分析工作,期於今年底提出完整有效的短、中、長期改善方案,以確保整體台9線蘇花公路的行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