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階段:自國民黨「十三大」之後,至去年十二月底。這個階段是蔣緯國想當副總統,但李登輝卻毫無意願;李登輝傾向於將副總統的職位交給李煥,抽空李煥的權力,而讓自己的中生代嫡系部隊接掌行政院。
二、第二階級:從去年十二月底至今年一月中的幾天之內,由於李登輝已幾乎表明拒絕將副總統交予蔣緯國的用意,「擁蔣派」全力反彈,而「李煥系」為了「權力的防衛」,也在旁策動造勢,使得「擁蔣運動」的聲勢空前壯大。據說,由於這樣的「逼宮」,李登輝遂開始考慮同時放棄蔣緯國與李煥,而改以李元簇為副總統人選。由於李煥的動作太過頻繁,據說李登輝已考慮不但副總統不會讓李煥做,甚至也要抽掉他的行政院長職務。
三、第三階段:自一月中旬開始,李登輝及宋楚瑜全力為李元簇造勢,蔣緯國、李煥、林洋港等國民黨的「反主流」人士則開始逆向的造勢,它的結果則是二月十一日臨全會上的激烈對立。國民黨的這些「反主流」,除了「運氣」比李登輝差一點以外,論資望手腕,甚至政治的淵源均超過李登輝和李元簇的聯手,他們當然對這個新的「二李聯手」不可能放在眼下,於是,國民黨兩個陣營的對立開始公開化。
以上的三個階段,其脈絡相當清晰。
其實遠在「十三大」之前,蔣緯國即對入主中常會表示過極大的興趣,但因蔣緯國的身分特殊,他若進入中常會,不但威脅到李登輝的權力基礎,其至也會威脅到郝柏村的地位,於是李郝聯手,硬是將蔣緯國排擠成了中評委。由於李登輝的刻意排除蔣緯國,於是國民大會中那些忠於蔣家的軍系老代表遂刻意的開始擁蔣。這些軍系老代表甚至對李登輝領導下的國民黨在選舉中大潰表示不滿。
問題是,李登輝繼蔣經國之後掌握權力,依據政治的鐵律,他必然要全力排除蔣家的陰影,以建立自己的品牌。基於這樣的原則,他不可能重用蔣緯國乃是當然之事。李登輝在去年十二月底調動人事,重用蔣家第三代的蔣孝武為駐日代表,並任命章孝嚴為國民黨海外工作會主任,他的動作已明顯的表露出「棄第二代,用第三代」的企圖。
由於李登輝打出「棄第二代,用第三代」的王牌,於是李煥的「權力防衛」遂告開始。對李煥而言,保留住行政院長的職位乃是第一優先,李煥對副總統職位並無興趣,甚至還可以說相當恐懼成為李登輝的「競選夥伴」,因為這代表了他將永遠的與實質權力絕緣。因此,當李登輝對蔣家人士打出「棄第二代,用第三代」的王牌後,副總統的第一人選直指李煥。
集中火力全面反撲
面對李煥系統這種「陰陽兩手」的權力防衛,李登輝剎那之間可以說受到了相當嚴重的內傷。於是李登輝遂以「鋼鐵般的意志」打出「李元簇牌」,並決定和李煥及蔣緯國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