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前總統結束了他98年的風雲一生。
在《新新聞》於1987年創刊之時,李登輝仍是「坐三分之一板凳」的副總統,創刊33年的《新新聞》如實留下了李登輝掌權的完整過程,是李登輝時代的忠實記錄者。
我們特別挑出「李登輝時代」和「後李登輝時代」最關鍵的歷史場景,重新整理刊出。回顧這些文章如同漫遊時光隧道,當年歷史場景躍然重現,這些紀錄留下的細節和氛圍,更能讓我們感受歷史的波瀾壯闊。
請和《新新聞》一起回顧那段台灣風起雲湧的年代,以及這位引領風潮、改變台灣歷史的「民主先生」。
雖然李登輝在一月十三日即就任總統,但至今不論在軍隊、學校、機關,甚至議會中所懸掛的李登輝照片,仍然擺在副總統位置。最近台北市議員藍美津為此事提出質詢,要求把李登輝的相片放在國家元首的位置,市府官員公開的回答是要「敬候上級指示!」私下則表示,要等「蔣經國百日之後」,再換照片。
經過四十年的黨化教育和政治宣傳之後,許多人仍然不能接受李登輝是「我們的總統」的這一個事實。
當李登輝在兒童節開放總統府供人參觀,並且向小朋友們表示,每一個人都可以當總統的時候,許多人仍然不相信,不姓蔣的人也可以當總統。
李總統做為一個相當現代化國家的政治領袖,他應該更像一家大企業的領導人一樣,為整個公司設定事業目標,決定政策的輕重緩急,並且建立行事決策之風格與標準。
誰是今之宋太祖
本身沒有權力基礎的李登輝,在濃厚的東方專制傳統文化中,被提拔出來擔任總統,有人把他的處境比作「黃袍加身」的宋太祖趙匡胤,用傳統治術來勉勵他。
趙氏起家什伍,兩世為裨將,與亂世相浮沈。他跟皇帝沒有血親,也沒有戰功,學識和聲望也不高,一旦當上皇帝,不免「岌岌然立於基上」,每天惶惶然,「而有不能終日之勢」。
但因為趙氏化缺點為優點,「權不重,故不敢以兵威劫遠人;望不隆,故不敢以誅夷待勳舊;學不夙,故不敢以智慧輕儒素;恩不洽,故不敢以苛法督吏民。」因為他戰戰慄慄,反而成就一番大事業。
老一輩的人,從中國史書中找出這一段故事,來形容他的處境。不過,那種專制封建的傳統,在今天的社會,已經沒有多少參考價值。
李總統做為一個相當現代化國家的政治領袖,他應該更像一家大企業的領導人一樣,為整個公司設定事業目標,決定政策的輕重緩急,並且建立行事決策之風格與標準。
他不必成為一個權力型的政治領袖,但必須成為一個「有效的領導者」。因為強人政治有害民主政治之發展,但如果沒有權威,沒有能力,也不可能成為一個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