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綠色紓困」再升級,加速經濟結構轉型
OECD秘書長Angel Gurria在官網紓困專區的封面發文表示:「這場疫情也給我們一個機會來進行綠色與普惠的復甦,我們必須把握這個機會。」也就是說各國在搶救關廠與失業時,應該多費點心,思考如何將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納入考量,以建立一個更有韌性的社會。各國在其紓困或是經濟振興計畫中,應該要更有野心的整合這些目標,以追求人們與地球的雙贏局面。
包括前副總統陳建仁等流行病學專家推測,未來武漢肺炎可能會流感化,也就是說這隻病毒被撲滅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小。過去大家習以為常的個人衛生習慣、群體生活方式、經濟生產模式甚至金融服務型態,讓它有很大的肆虐空間。因此我們可能必須適應如何與它共存,配合調整經濟生產模式與服務型態,以減少這隻病毒的衝擊。此外我們的抗疫工作,或是今後的災後重建,必須找出新的成長動能。新的成長動能不能是仰賴大規模生產、便宜的水電與勞動力;而是要能創新,藉由差異化的服務創造利基。運用新的科技,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擺脫時間空間的限制,才能找到新的成長動能。物競天擇,調整成功的將是新的贏家。
疫情發生前全球經濟的成長動能已顯疲態,由於08年金融海嘯期間貨幣寬鬆政策所造成的副作用日益浮現,因此,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背離更形嚴重,這也是全球經濟對此次疫情完全缺乏抵抗力的主因之一。因此為了對抗此世紀病毒,或是日後其他更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加速進行經濟結構轉型,疫情危機也是我們進行典範轉移的契機。
*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副研究員,本文原刊《銀行家雜誌》126期,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