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22日又將中國的中央電視台、中國新聞社、《人民日報》、《環球時報》4家官媒的駐美機構認定為「外國使團」列管,加上先前列管的5家官媒,目前已有9家中國官媒被列為外國使團。《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推特上抗議,遭警察當街殺害的黑人佛洛伊德遺言「I can’t breathe」也被他拿來開嘲諷,說自己「不能呼吸了」。
眾所周知,積極從事「大外宣」的中國政府每年都會編列鉅資進行全球宣傳,根據《美國之音》報導,《中國日報》過去4年投入近兩千萬美元在美國撒錢打廣告,光是《華爾街日報》與《華盛頓郵報》就拿走1100萬美元,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北美分台過去一年的營運成本更達近六千萬美元。
用廣告包裝的宣傳戰
雖然打廣告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不過中國官媒在美國主流媒體打的廣告更像是某種「廣編特輯」,或者說,這是一種「用廣告包裝的政治文宣」。像是2018年美國期中選舉期間,《中國日報》就在《得梅因紀事報》(Des Moines Register)刊登四個版的「廣告」,批評川普針對中國實施關稅壁壘,強調自由貿易對愛荷華農民的好處,這波「廣告」當時曾招來川普強烈抨擊,譴責「中國干預選情」。
中國政府自2009年開啟被稱為「大外宣」的全球宣傳計劃後,不乏高調的媒體擴張事件,包括新華社進駐紐約時報廣場附近的大樓,而且在廣場的大型螢幕上播放宣傳廣告。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庫克(Sarah Cook)表示,這種利用與外國主流媒體合作來進行大外宣的方式如今非常常見。庫克說:「多數美國人對任何來自中國政府的內容都會提高警覺,因此中國利用這些模糊隱蔽的方式來瞞過閱聽人。」《美國之音》則說,這些所謂廣告更像是新聞或者文宣,而且專門用來宣傳中國政府的立場,美化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形象。
「大外宣」踢鐵板
不過中國編列大筆預算的媒體攻勢,如今在美國卻有些施展不開。包括皮尤中心在疫情前所做的一項民調顯示,三分之二的美國受訪者對中國持負面看法,這是2005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除了「大外宣」收效不佳,「大外宣」本身也在美國踢到鐵板,今年2月18日,美國政府將包括新華社在內的5家中媒駐美機構列為「外國使團」,隨即又對上述5家媒體駐美機構採取人數祭出限制措施。
6月22日,美國國務院又將央視、中新社、《人民日報》和《環球時報》列入名單,被認定為外國使團的實體必須像駐美外國使領館一樣,必須向美國務院報告其在美工作人員及房地產等資訊。不過目前還不清楚上述自家媒體,是否會被要求減少駐美工作人員。國務院說,這些媒體受到中國共產黨的控制,並不是獨立的新聞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