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兒的大腦中,許多神經元是隨機連結在一起的,但隨著時間過去,有些突觸會改變它們的強度。有些可能會完全消失,而新的突觸可能出現。唐納德.赫布(Donald Hebb)發現了類神經網絡(neural network)中的一種「學習」型態,現在稱為赫布型學習(Hebbian learning):「一起活化的神經細胞會連結在一起」。也就是說,如果兩個神經元大致同步活化,那麼這兩個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就會變得更強。以我們的貝氏信念來比喻,連結的強度就代表著腦的信念程度,其中一個信念活化時,另一個信念也應該活化。赫布型學習強化了大腦的信念結構。
心理學家觀察到,當一個人被告知新的資訊,他不會直接把這個資訊歸檔到記憶裡。從演化的角度來看,直接歸檔到記憶會導致災禍,因為輕信他人告知的一切並不是個好主意。人們會說謊,還會試圖誤導他人,這通常是為了控制他人的部分過程。大自然也會說謊:經過更仔細的分析後,你會發現那條搖來搖去的花豹尾巴原來是一條垂掛的藤蔓或水果;而竹節蟲會偽裝成樹枝。所以當我們接收到新的資訊,我們會根據既有信念來評估新資訊。如果我們夠聰明,我們也會評估該資訊的可靠性。如果該資訊是來自一個可靠的來源,那我們較有可能相信;如果不是,我們就較不可能相信。我們內心會在以下三者之間掙扎:「我們已經相信的事」、「新資訊與我們已相信的事有何關聯 」以及「我們有多大信心認為這個新資訊是真的」,而掙扎後的結果就決定了我們是否會接受這個新資訊,以及是否會根據該資訊修改我們的信念。通常這種掙扎是潛意識的,但我們也可以有意識地分析這個資訊。
在由下而上的敘述中,排列複雜的神經元全部都在活化,向彼此傳遞訊號。那些訊號如何互相抵消或是互相強化會決定這個新資訊是否留下,以及連結強度是否會改變來容納該訊息。這點就已經解釋了為什麼即使證據對其他所有人來說是千真萬確的,要說服「虔誠信徒」他們錯了還是非常困難。如果有人對幽浮的存在深信不疑,而美國政府開記者會解釋有人清楚目擊幽浮的事件其實是一個氣球實驗,那麼相信幽浮者的貝氏大腦幾乎一定會認為美國政府的解釋是政治宣傳。那場記者會非常有可能會強化他們「在這個議題上不要相信政府」的信念,而且他們會因為自己沒有蠢到相信政府的謊言而感到驕傲。信念是一把雙面刃,所以不相信幽浮的人常會在沒有獨立驗證的情況下接受政府的解釋為事實,而且這個資訊會強化他們「不要相信那些幽浮瘋子」的信念,他們會為自己沒有蠢到相信幽浮而感到驕傲。
*作者伊恩·史都華為英國華威大學數學榮譽教授,為人熟知的著作包括《改變世界的17個方程式》(商周),2013《數學是什麼?(上、下冊)》(左岸,2010,合著)、《數學可以救羅馬?!:20個數學世界裡的奇妙謎題》(臉譜,2009)、《大自然的數學遊戲(改版)》(天下,2010)、《生物世界的數學遊戲(改版)》(天下,2010)、《給青年數學家的信》(聯經,2008)等。本文選字作者新著《骰子能扮演上帝嗎》(商周出版城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