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方已經送出發價書需求信函,最終金額與架數尚在協商中,最快可於明年定案。
專家研判,無人機包括機體、偵測器模組、航電、資料鏈等系統,美方應會分拆出售,不排除一開始只有「陽春機體」。
實戰經驗豐富且可靠度高的RQ-4與MQ-9如果來台,最尷尬的就是中科院研發的「騰雲無人機」二.○版。
其實騰雲尺寸、引擎與死神同等級,自澳洲採購TPE331渦輪軸引擎,飛行高度約三萬到五萬英呎,可加裝飛彈發射架(派龍架)。騰雲現正進行研發測試,規畫於明年底完成作戰測評後結案。
惟知情人士透露,騰雲不論是掛彈測試、偵蒐球縮裝與解析度均面臨技術問題,因此二.○版的引擎、光電酬載偵蒐球、通訊與操控等關鍵系統似以兩倍價格緊急向國外採購後組裝。
規格變動,構型亦被迫更改。採購與構型改動牽涉預算問題。騰雲總計投入金額近六十億元,前述人士研判,在扣除採購高額模具機器、引擎、偵蒐球與操控等系統後,所剩額度有限,未來應會再追加預算。
除了投入巨額預算外,騰雲後續發展空間亦可能被MQ-9卡掉,因為騰雲雖然勉強可與MQ-9算同等級,但性能與實戰經驗仍以MQ-9更為優秀。軍方對此初步採取「外購與自製並行」政策,仍會支持騰雲建案不中斷,持續深耕「自主技術」與「展現實力」。
中科院雖然感到委屈,目前正和時間全力賽跑,並認為騰雲飛行時間可達二十四小時,已能滿足國軍作戰需求,「具介面整合、後勤便利與價格競爭力。」
早期作品口碑不佳,中科院加把勁
軍事專家對此稱,不論是外購或自製,無人機速度慢,在中共各式防空飛彈密布下易被擊落,因此打擊用途不具太大意義;同時通訊系統一定得自製,否則易遭監聽與干擾。
只是根據部隊反映,中科院先前研發的「尖兵」、「銳鳶」等無人機,因為操作不便或失事率高,已讓作戰測評或使用單位叫苦連天,直呼又貴又不好用。這次全球鷹與死神無人機採購建案,讓軍種有了更好的選擇,騰雲的前景似乎充滿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