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蔡英文總統在選舉期間所表達出的精準和溫情嗎?在競選期間,一句「這一次選舉,不是要打敗任何人,而是要打敗這國家的困境!」,令人心有戚戚焉;一句「謙卑,謙卑,再謙卑!」,展現了準執政者的高度和胸懷。最重要的是,這些話的溝通效果相當地強,即使經過了一段時間,仍然記憶猶新。可惜的是,撰寫講稿的文膽雖然都已進入執政團隊,但在政策溝通上,卻缺乏打選戰時的熱情,沒能將政策的表述透過抽象的語言深入人心。
政策需要溝通宣傳
看過美國政治電影或電視劇(例如紙牌屋)的觀眾,應該都會注意到美國總統對於媒體的重視,也相當倚重處理媒體的幕僚,有時對於講稿或回應問題的用字遣詞,已經到了比政策本身更謹慎的程度。早期一部政治影集「白宮風雲」(The West Wing),更是把政府宣達政策以及與媒體的互動呈現得淋漓盡致。劇中的主角為總統和五個主要幕僚,而五個幕僚中竟有三位是負責撰寫講稿和從事媒體溝通的,讓人感受到政策宣傳和溝通的重要性。
然而,反觀蔡政府的執政團隊,對於文膽的倚重和媒體的溝通,似乎遠不如在打選戰的時期。從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到前瞻基礎建設,原本立意良善的政策,居然沒有透過感動人心的演說,也沒有積極地利用媒體傳達政策的內容,導致給予人民「三輸」、族群對立和選舉綁樁的印象。更令人不解的是,一向強調溝通的蔡英文,居然在就職周年前,取消了與媒體的茶敘,平白地喪失了為政策宣傳和辯護的最佳時機點。
政策需要公眾諮詢和參與
當然,如果政策本身就有問題,想要透過強力的宣傳或溝通,也是無法取巧成功的。此時,政策的溝通就變得更為重要了!這裡所說的溝通,指的不是決策後的溝通,而是政策形成前的公眾諮詢。雖說蔡政府在實施重大政策的前後,大多皆有舉辦若干的座談會或公聽會,但卻缺乏在政策成形前先做大規模的公眾諮詢,以至於讓人有種「先射箭再畫靶」的感覺。
在公眾諮詢的執行上,可以參考香港政府的做法。雖然香港的自由民主不及台灣,但在政策形成的過程中,卻能有系統性地容納更多意見。在2003年,香港政府制定「公眾諮詢工作指引」,希望確保政府施政公開、透明,透過廣泛的宣傳,讓民眾能有足夠的時間發表意見,協助政府制定正確的政策。在香港,時不時可從電視、平面媒體或是社區的傳單中,看到公眾諮詢的項目,政府或私人單位也會視情況做民調。在這樣的過程中,政府可以感受施政時將會遇上何種阻力,甚至透過民眾的集思廣益來修改政策內容,以利後續工作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