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終將瓦解?先來看看「螞蟻vs. 蚱蜢」的故事

2020-07-02 06:50

? 人氣

歐元區是否終將瓦解的爭論再度浮上檯面。(美聯社)

歐元區是否終將瓦解的爭論再度浮上檯面。(美聯社)

新冠肺炎疫情遍地肆虐,不僅抑制全球經濟發展步調,也讓歐元區(euro area)是否終將瓦解的爭論再度浮上檯面。中央銀行在粉絲專頁以「螞蟻vs. 蚱蜢」的故事,談起歐元區正迎來「漢米爾頓時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話說從頭,1999年1月1日歐元上路時,一開始只是記帳單位,並無實體通貨流通;直至2002年1月1月起,歐元的鈔券及硬幣才正式流通。

然而,2010年爆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突顯歐元區各成員國經濟結構異質性的根本問題,讓看似風光的歐元區,頓時變得搖搖欲墜。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Martin Wolf曾於2010年,將德國比喻為在夏天勤奮搬運糧食,以準備過冬的螞蟻;希臘等邊陲國家,則是整天忙著唱歌的蚱蜢。腳踏實地工作的德國螞蟻,不斷借錢給懶惰的希臘蚱蜢,去買螞蟻們辛苦製作的商品,後來螞蟻又跟蚱蜢變成好朋友,一起使用共同通貨。

在渡過一段幸福的生活後,德國螞蟻終於認清蚱蜢拿不出好東西來還債的事實,而蚱蜢卻不知道要怎樣才能達到螞蟻的勤儉持家、努力工作等要求。如今,現實世界的德國螞蟻,對於希臘蚱蜢不斷借錢的不滿,耐心也到了快耗盡的臨界點。

對於這樣的指控,2015年希臘財政部長Yanis Varoufakis反駁,大家都把希臘當成蚱蜢,但德國之所以能成為今日的螞蟻,是仰賴美國「馬歇爾計畫」(Marshall Plan)的債務減免,以及義大利、南斯拉夫與希臘等移工的幫助,才能在二戰戰敗後迅速復甦。

此外,阿姆斯特丹大學研究人員Enrico Perotti等人,則在今年2月18日撰文指出,僵化的貨幣架構不可能有制度性調整,因此歐元區從一開始就是移轉聯盟;多元化的歐洲貨幣聯盟,藉由隱性匯率效應,促使核心成員國有效貶值,產生有利於核心成員國的重分配效果,而制度薄弱的邊陲成員國反而受害。

根據購買力平價(PPP)來看,「德國歐元」兌美元的匯價低估逾5%,至於「希臘歐元」兌美元的匯價則高估近20%。

德法促成歐盟復甦基金

一般認為,貨幣聯盟需要財政聯盟、政治聯盟才不致分裂。雖然德國總理梅克爾於2011年12月即呼籲成立財政聯盟,但過去幾年,德國卻抱持著拒絕大規模預算赤字、反對發行歐洲共同債券與財政聯盟的立場。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德國政府的態度似乎有所轉變。近來,德國財政部長Olaf Scholz迅速揚棄平衡預算政策,支持ECB推動「疫情緊急購債計畫」,並與法國財政部長Bruno Le Maire合力促成歐盟復甦基金(EU Recovery Fund)的提議。

Scholz將德法的歐盟復甦基金提案,比擬為1790年美國財政部長漢米爾頓,成功促成美國各州發行共同債券,稱此為歐洲的「漢米爾頓時刻」(Hamilton Moment)。德國財政部副部長Jörg Kukies認為,歐盟復甦基金具重大意義,因為這表明了德國對區域整合的重視。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彥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