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臺灣經濟好到祇剩小確幸

2017-06-14 07:10

? 人氣

至少,台灣社會大多數人真切的「體感景氣」狀況,與政府官方發佈的推斷,根本大相逕庭。反倒是,普遍感受都認為,與既往近十年「悶」經濟情境的困頓,相較起來,今日景況與昨日的昨日,根本上並無太大兩樣的感覺,甚至在今天當下,卻反而越來越有「每下愈況」的超悲觀預想,一一重壓所有庶民百姓心頭。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四大最務實的可觀察指標

要想真正體驗認知臺灣經濟究竟有多好?或者究竟有多麼不好?不妨可以從現代宏觀經濟學理的觀察,以及過往70幾年的實證經驗來為理性客觀之研判。

台灣經濟景氣的變好-變壞,最務實的可觀察指標,無非是透過4大構面變數:第1是產業經濟的「產銷貿易數量」大增,及其「成長比率」或有2位數之躍進;第2是普遍性「國民就業機會」的倍量遽增;第3是經濟物價水準的明顯提高,消費物價與經濟成長率能否同速同步挺揚,這當然包括躉售物價及工業原物料物價,是否明確溫和上升或反向;第四是資金流動數量及流動速率是否向上挺舉。

但是,就在主計總處及重點御用智庫賡續發布驚喜連連「經濟看好」訊息同時,這4大構面指標所具體顯示出來的臺灣經濟情境態勢,似乎根本不是如此。

驅趕製造業出走政策殺傷力最猛

自從蔡英文「坐天」掌政以來,由於「仇富反商」意識型態的驅使,對國內投資資本一向「不表歡迎」,而對於台灣經濟骨幹根基殺傷力最猛最大的,莫過於「反製造業投資營運」、「驅趕石化產業等重化工業出境」的政策措施,迄已嚴重肇致國內產業經濟部門投資營運產銷活動大受挫傷,對外貿易產品量值同聲俱減,根本失去了可以繼續支撐國家經濟景氣向上及經濟格局再振作的動能角色。

以至於當歐、日、中等主要經濟體2017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均呈現穩定表現,但是關乎台灣經濟大勢的外銷訂單與進出口貿易量值,雖能持續既有正向成長,其可能增進幅度已明顯趨於放緩,加上基期因素淡化、國際原物料價格回檔、匯率波動與產業傳統淡季影響,益使製造業廠商,對於未來景氣看法,正全面轉差。

「一例一休制」凸顯台灣式勞動保護主義嚴重

在國民就業機會方面,過去這一年來,各種行業職業領域都祇見「有減不增」,尤其青年新世代就業機會萎縮情勢,特別凸出明顯,這也造成過去這一整年時間,青年新世代「失業率倍增」的特出情境狀況,也更加突顯地反襯出,整體勞動市場失業率僅僅向下微降時刻,引人驚心的反差突出異象。

在全世界勞動經濟領域截然獨樹一幟的「一例一休制」,自2017年元旦啟動後,對臺灣所有產業經濟部門,所產生的整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性殺傷力,更是駭人。2017年6月8日美僑商會白皮書所反應出來,全體外資外企的集體憤怒反應,正可以積極註腳,臺灣「超額勞動保護主義」的政經負向效應究竟多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