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是一位獨一無二的失敗者。然而,她僅是香港病灶的其中一種症狀。」──美國專欄作家麥克勞夫林
「林鄭月娥是香港近代史上最不受歡迎、最災難性的領導人,她的決策和治理失敗帶來了全球性惡果,」美國知名專欄作家麥克勞夫林(Timothy McLaughlin)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撰文批評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是一名「使城市滅亡的首長」,自她掌政以後,香港就陷入了衰退。
2019年6月爆發導致9000逾人被捕的反送中運動;香港警察不受司法審判、被視為「黑警惡棍」;林鄭引以為豪的香港《世界競爭力排名》從2019年的第2位下滑至第5位;2020年7月《香港國安法》實施生效,美國不再認為這座城市享有高度自治權,英國也正在對其移民政策進行全面調整,以容納可能大量湧現的香港移民。
她的執政也導致北京不樂見的後果。2019年11月香港區議會選舉中,泛民派候選人取得歷史性的成就,這被視為全民對港府處理反送中運動滿意度的公投;而台灣2020年總統大選也因香港局勢惡化,使民心偏向對北京持有態度強硬的蔡英文。
延伸閱讀:林鄭月娥為什麼會失敗?(下):港府關鍵決策一步錯、步步錯
「權威學者長期以來猜測,只有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離開軍營(鎮壓香港),香港才會迎來滅亡的命運,但這似乎不再有必要。歷史也許會如此評價林鄭──不需要任何坦克,就能足以殺死其城市的領導人。」麥克勞夫林(Timothy McLaughlin)指出,「一路走來,她已成為北京的理想工具:為實際掌權者提供一面方便的盾牌,並因此被她的人民所鄙視,大多數市民已經完全放棄了她。」
什麼樣的官僚體制,造就香港史上最糟糕特首?
麥克勞夫林認為,林鄭月娥非常不擅長處理動盪,而這確實與香港官僚體制相關。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務員制度:連續性與變革》(The Civil Service in Hong Kong: Continuity and Change)一書提到,在香港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時候,由於政府官員是「永恆的執政黨」,「政治人物基本上不存在,政治家或政客的職能未能得到發展」,1997年主權移交給中國後,北京保持了這種由行政領導的治理結構。
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權責明文規範於香港《基本法》中,大致以英殖民時期的總督制為模型,僅修改部分以適應中國主權現狀──香港總督過去是由倫敦當局指派,並且只對英國政府負責;現在香港行政長官則是由中共政府遴選,對香港人民的民主責任僅剩下薄薄一層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