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談香港:不要停滯在憤怒情緒

2014-03-06 11:46

? 人氣

華人首富、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董事局主席李嘉誠。(美聯社)

華人首富、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董事局主席李嘉誠。(美聯社)

85歲的華人首富李嘉誠接受中國《財新網》專訪,5日於網站刊出。他在中環長江中心70樓的辦公室裡受訪,談香港社會、談自己的商業決策與全球化戰略思維,他希望香港能回歸自由市場的立身之本,以面向創新驅動的未來社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近年來香港各項抗爭增加,他認為,全球都在面對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切忌「情緒政策化」,重點是如何解決問題,而不要停滯在憤怒情緒的階段。「社會因為太多紛爭而停滯不前,經濟發展政策沒有朝氣,對任何階層都沒有好處。」

在政治上,李嘉誠強調關鍵是「制度治港」、「法治治港」,能制約和監督當權者的權力。被問起《明報》前總編劉進圖遇襲,傳媒環境丕變的看法,他表示絕不容許暴力,「如果香港沒有新聞自由,在我們來說是很大損失。」

對2017年香港普選的看法為何?李嘉誠則不多具體談論:「要85歲的人為17歲的人定義一切,那是很危險的事。我連自己的子孫將來會做什麼,我也說不到。民主有多種模式,民主制度,最重要與政府權力作出平衡。但具體要怎麼做,交由大家討論。」

李嘉誠受訪時拿出一只花花綠綠的電路板,左折右折就成了一只燈泡,發熱但不燙手,這只奈米LED燈泡出自他不久前投資的Nanoleaf技術,可以取代傳統燈泡和LED燈泡,是多倫多大學兩個年輕人的發明,每星期都有一批可能會帶來巨大改變的小玩意送到他的辦公室,這成了他最近的興趣。

他強調香港應在創新科技的投資與發展上急起直追,他舉新加坡為例,新加坡輸入外勞更為進取,失業率不比香港高;它沒有中國作後盾、先天條件沒有香港好,還要兼顧國防開支,但在創新方面非常成功,「1997年香港的GDP跟新加坡一樣,但今天新加坡高於香港最少三分之一。」

「1990年代初期,以色列在俄羅斯猶太移民大量湧入之前,原本只擁有6萬名工程師,不足夠應付高科技產業需求,隨著80萬俄羅斯移民進入,帶來了20萬名工程師,問題得以解決,並帶動經濟發展,值得香港借鏡。」他引述自己12年前說的話,認為當年說的一一應驗。

面對科技對勞動力帶來的挑戰,他認為唯一出路就是靠投資教育,「培養下一代懂得解決問題、懂得溝通等計算機不能取代的能力。」

李嘉誠還提到自己投資一間以色列公司Kaiima,發展了一種農業新技術,不採用基因改造技術,一樣的水土,農產量可以增加三成,他原本希望幫中國爭取5年的先機專利,幫助農業增產,可惜最終沒有成功。「在以色列,當地的土壤不太好,當地人就說:土地不能滋潤我們,我們就用腦袋滋潤土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

潘維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