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又被打臉!32國專家:新冠病毒可透過空氣傳播 保持社交距離也難防懸浮氣膠

2020-07-06 08:10

? 人氣

新冠肺炎:泰國近期逐步解封,學生戴著口罩返回校園上課(美聯社)

新冠肺炎:泰國近期逐步解封,學生戴著口罩返回校園上課(美聯社)

全球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爆發至今逾半年,奪去超過50萬人性命,而作為全球公衛機構指引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始終宣稱,民眾只需注意2種病毒傳播途徑—近距離吸入感染者的飛沫、抑或接觸到受病毒汙染的物體表面,再觸摸眼、鼻、口而感染。

WHO亦在官網指出,只有在醫療現場對病患實施插管、心肺復甦術等少數會產生大量氣膠的環境下,才會形成病毒經由空氣傳播的可能性。

不過,來自全球32國的239名專家,近日聯名簽署公開信挑戰WHO的官方論調—這些學者指出,越來越多研究證據顯示,WHO忽略了新冠病毒的第三種關鍵傳播途徑—以氣膠形式在空氣中傳播—並指責WHO未對空氣傳播的染疫風險提出足夠示警。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空氣傳播比飛沫更難防!

根據WHO的官方指引,人際接觸及感染者噴出的飛沫是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由於這些含有病毒的飛沫相對較重、無法飄得很遠,很快就會落在地上或周遭物體的表面,WHO也依飛沫特性呼籲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定社交距離,並在接觸門把、扶手等物體後勤洗手,減少接觸病毒的可能性。

但空氣傳播與飛沫傳播不同,代表病毒透過直徑更微小的氣膠(aerosol) 粒子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可傳播的距離亦較遠,甚至長達10公尺以上。

若新冠病毒可透過空氣傳播,則代表在公車、室內密閉空間等通風不良的環境中,即便與他人保持2公尺社交距離亦不能確保安全無虞,也得祭出更多措施—例如使用紫外線燈照射室內—防堵病毒傳播。

專家們也指出,在各地發生的多起「超級傳播」事件—中國一家餐廳內不同桌的顧客集體染疫、美國華盛頓州合唱團成員在採取預防措施後仍爆發群聚感染—唯有以氣膠傳播去解釋才說得通,更顯示這種被忽略的傳播途徑恐是釀成疫情大流行的重要因素。

WHO官方指引一變再變

這封公開信將於近日發表在科學期刊,「我們對此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負責撰寫此信的澳洲氣膠物理學家莫羅斯卡(Lidia Morawska)強調,並呼籲WHO儘速修正其疫情防控指南。

在6月29日更新的最近版本中,WHO仍堅稱空氣傳播只會在特定醫療程序中發生,需透過N95口罩防範,反而一再提升洗手在整體防疫手段中的重要性。

《紐約時報》(NYT)指出,自新冠疫情爆發至今,WHO對於無症狀感染者傳染力的看法就被批評於保守,關於「誰該戴口罩」的指引也一變再變,從最初表示只有醫護人員需要戴口罩、甚至稱戴口罩對一般民眾而言「弊大於利」,直至4月份才改口稱「所有人」都該在難以維持社交距離時戴口罩。

東京街頭仍可看到提醒民眾配戴口罩的宣傳海報。(美聯社)
東京街頭提醒民眾戴口罩的宣傳海報。(美聯社)

面對來自學界的質疑,WHO感染防控專家阿萊格蘭茲(Benedetta Allegranzi) 則回應,莫羅斯卡等人的理論依據來自實驗室而非實際數據,若新冠病毒確實可透過空氣傳播,將會出現更多感染病例,疫情傳播速度也會比現在要快。阿萊格蘭茲也強調,WHO諮詢的絕大多數專家均認為:「現有證據不足以研判空氣傳播在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扮演重要角色。」

不過,身為公開信聯署人之一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化學家希門尼斯(Jose Jimenez)則強調,人們無須對病毒可透過空氣傳播的論點感到恐慌:「這並不代表說病毒改變了......我們認為病毒一直以來都以這種方式傳播,了解這點有助於我們保護自己。」

2020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國加州一名男子扮成死神,告誡民眾待在家裡、戴上口罩。(AP)
2020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國加州一名男子扮成死神,告誡民眾待在家裡、戴上口罩。(AP)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巧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