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一場大火,燒出了表演藝術界多年來的困境。紙風車劇團位於新北市八里的倉庫慘遭祝融,近700坪廠房內的道具、布景付之一炬,損失估達5000萬,外界震驚之餘,也讓人回想起同樣位於八里的雲門排練場,在2008年遭遇火劫全毀,除了2者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頂尖團隊外,也是因為排練場、倉庫皆位於郊區的違建鐵皮屋,這2把火讓表藝團隊的艱困處境再度引起社會關注。
表藝團隊因成本考量,在郊區租用便宜甚至違建空間排練,或當倉庫使用,早已不是新聞。對此便有不少藝文界人士質疑,雲門是台灣第1大團,還不能有自己的倉庫?雲門事件到現在12年過去,紙風車還是遭遇同樣的問題,文化部為何無法讓藝文團體租到合法倉庫?
藝文界的空間問題急需解決,導演吳念真也曾喊話,建議政府把各地閒置的場所,如廢棄軍營或學校,規劃成AI物流倉庫,讓全台灣的劇團、製作公司都可以進駐、租借。
文化部長李永得近日拋出「文化倉儲物流園區」概念,指出不管音樂、出版、戲劇等領域,都有倉儲問題,文化部目前正在搜尋3到5公頃以上土地設立園區,並透過科技登記每團擁有的道具、服裝,讓團跟團能互相借用。李永得強調,倉儲空間內可有展示空間,可展出當紅戲劇的服裝,而因政府彈性不大,園區未來將會交給民間經營。
由文化部帶頭、提供全國表藝團隊使用倉儲、物流空間,縱然立意良好,不過考量各產業別,以及產業之間各團隊的巨大落差,也讓藝文界產生不少疑問。
「只在北部設立園區,中南部團隊怎麼辦?」
從表演藝術來看,劇評人黃佩蔚指出,要思考的就是,哪個團隊可以進入?而在園區外,進不去的團隊怎麼呢?目前文化部構想,只有在北部設立園區,那中南部的團隊怎麼辦?
黃佩蔚指出,文化部如果真的要做園區,潛在問題就是與民爭利,如果現在環境是好的,有民間倉儲廠商讓文化團隊去租,不管這筆費用是團隊自己的,還是來自文化部補助,都會有生態的流動,如果文化部接下來了,民間倉儲就不會有發展。
黃佩蔚認為,回到系統、機制面來說,該思考的是長治久安,要思考怎麼輔導大家找到正確的倉庫?怎麼讓倉儲業者明白文化產業的需求?文化部該做的是媒合讓民間合法經營的倉儲,提供適合藝文團隊的倉儲空間,並可以補助倉儲相關費用,藝文團體需要的倉儲條件,其實跟一般倉儲沒太大差別,防潮、防火等需求,一般業者都做得到,為何要由政府花上億預算蓋園區?後續還有龐雜的管理跟物流,何況每個團跟團之間的需求都不一樣。
黃佩蔚談到,如果可以從CSR企業社會責任角度思索,由文化部提供誘因,讓民間倉儲業者與藝文團隊合作時,可以獲得一定程度補貼,並可盡到社會責任,如此一來各城市都會有倉儲空間,就會形成藝文團隊、倉儲業者、文化部的三贏局面,好過文化部自己設立一個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