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段期間,紐西蘭的中國移民人數激增,大量中國學生前往紐國就學;在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前,預計中國不出三年就會取代澳洲,成為紐西蘭最大的遊客來源國。但在紐西蘭率先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同時,為了「奇異果、牛奶、羊肉」的龐大市場而「不能說中國壞話」的氛圍卻也愈發強烈。
但在習近平接掌政權後,紐西蘭與許多西方國家一樣,意識到中國的經濟增長並未如預期伴隨著政治自由化,反而愈發朝獨裁專制收緊,在2017年就任總理的雅頓也開始重新調校紐西蘭的對中政策。
2018年,紐西蘭首度在《戰略防禦政策聲明》(Strategic Defense Policy Statement)國防白皮書中點名「中國威脅」;去年4月訪中期間,雅頓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閉門會面中,當面向他表達對新疆穆斯林人權問題的關切;而在發聲支持香港及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等議題上,紐西蘭政府也沒有缺席。
中美之間走鋼索 紐西蘭「只能做不能說」的抗中之道
然而,紐西蘭不只要面對中國龐大的經濟影響力,卻也缺乏傳統盟邦的奧援—美國總統川普甫上任便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對紐西蘭而言在政治、經濟二大層面都堪稱嚴重打擊,不過也因此在對中議題上「走出自己的路」,多出自由施展空間。與被稱為美國「亞太副警長」(deputy sheriff)的澳洲相比,紐西蘭雖時常與澳洲持相同立場,姿態的對抗性卻也降低不少。
例如在中國電信商華為能否參與紐國5G建設的議題上,雅頓政府全力淡化決策的政治色彩,將其描述為法律程序,強調「不做政治判斷」。布雷迪認為,雅頓帶領的左派執政聯盟,雖竭力避免在檯面上與中方直接對抗,卻同時以鴨子划水般的姿態,從法制面帶領國家默默修正前任政府的高度傾中路線。
布雷迪指出,正是拜紐國政府由上到下刻意營造的模糊態度所賜,紐中整體關係在這段期間內基本上未見惡化,紐西蘭免於付出與中國公然撕破臉的慘痛代價,但「在某些方面,紐西蘭政府在處理中國問題上取得的成果,可能比多數五眼盟邦或規模相當的小型民主國家更進一步。」
Under Jacinda Ardern, New Zealand pivots on how to deal with China https://t.co/tevHW7YyTA
— Post World (@PostWorld) July 6, 2020
紐國政府內部人士告訴《華盛頓郵報》,紐西蘭在人權等領域批評中國的同時,也會尋求兩國在氣候變遷、世貿組織(WHO)等場域的合作,藉以維繫雙邊關係的穩固:「我們不希望因為經濟上對中國依賴而被形容為『因循苟且』。」
但在紐西蘭國內,不少商界人士也對當局的路線調整感到惴惴不安,直言出口導向的紐西蘭無法仰賴國內市場,而「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能取代中國的消費」,要求雅頓政府勿傷害兩國關係,深恐遭致中國的經濟懲罰。
不過,紐西蘭前任駐中國大使包逸之(Tony Browne)則認為,紐西蘭絕不能只顧經濟而放棄立國價值:「目前為止,(政府)的導航系統很靈敏,但中間道路並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