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發地農貿市場新冠疫情爆發近一個月後,中國首都首次當天出現零確診,這可能得益於北京的大規模檢測和及時小區封閉式管理等措施。但北京病毒源頭謎團未解,無症狀感染者仍是防控難點。
北京衛健委7月7日官網消息,7月6日0時至24時,北京無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北京7月6日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例,但此類病例不被納入確診統計範疇。
從6月11日至7月6日,北京一共確診335例,出院15例。截至7月5日24時,北京有高風險地區1個;共有中風險地區20個。
本次小規模爆發的疫情源於北京南郊的大型農貿批發市場「新發地」,這個人口流動性大而雜的地點成為群聚感染的發生地。疫情發生後,北京對新發地市場人員進行隔離和核酸檢測。
大規模檢測
美國《紐約時報》稱,「積極地測試和追蹤密切接觸者,這是中國政府成功控制疫情策略的關鍵。」
從流行病學角度講,大規模檢測有助於找出誰感染病毒、誰傳播病毒,誰該被隔離和追蹤。此前在海外疫情洶湧時,南韓和德國的大規模檢測幫助將兩國的新冠死亡率保持在相對較低水準。
新發地市場在發現疫情後休市,市場內的8000多名經營、採購和工作人員隨後全部進行核酸檢測,並閉環轉運至集中醫學觀察點。新發地市場周邊11個小區,隨即也實施封閉管控。
北京的日檢測量也隨即迅速從每日8000人增長至近50萬人。據中國媒體《澎湃新聞》數據,2020年6月11日至7月2日,北京市對1005.9萬人進行了核酸檢測,陽性率為十萬分之三點六七。
北京疫情初步受控後,當局將對新發地集中隔離人員實行分類分批解除隔離措施。從7月4日零時起,北京市低風險地區人員出京不再要求持有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溯源不易
新發地市場爆發疫情後,在切割進口鮭魚的案板上檢測出新冠病毒。北京市的科研人員稱,通過全基因組測序發現病毒是「從歐洲方向來的」,初步判定與輸入性有關,但病毒到底怎麼來的無法確定。隨後這種說法被中國國家疾控中心專家否定。後者表示,雖然從病毒遺傳進化譜繋上屬於歐洲進化分支,但並不一定是直接由歐洲輸入導致。
與本次大流行的最早爆發地武漢一樣,北京的病毒溯源仍是謎。目前尚未有科學團隊或者官方證實新發地農貿市場病毒的來源。
無症狀感染者
北京的疫情通報中仍有一例無症狀感染者。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發佈的診療方案,疑似及確診病例需具備臨牀表現。因此無症狀感染者無法被列入確診病例,只有在出現症狀後,會被轉為確診病例報告並公布。但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是潛在感染源,也是防控難點。
7月2日,北京市石景山萬達廣場內一黃衣女子得知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後崩潰大哭,該影片在中國的互聯網上傳播後引發熱議和關注。北京市的通報稱,該女子為無症狀感染者,此前在6月15日至30日的三次核酸檢測結果均呈陰性,7月1日再次去醫院檢測,7月2日接醫院通知為陽性。與該患者密切接觸的204人也被進行隔離醫學觀察。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戰略室主任薛力表示,北京千萬級別的檢測樣本顯示無症狀感染者比例明顯少於確診患者。薛力認為,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不強,加上病毒毒性整體上弱化,故而即使被此類患者傳染,也很少出現重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