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誰主宰「中華民國台灣」的誕生

2020-07-12 10:30

? 人氣

杜魯門(右立者)的姑息,對二戰後東亞地緣政治影響甚深。(翻攝自維基百科)

杜魯門(右立者)的姑息,對二戰後東亞地緣政治影響甚深。(翻攝自維基百科)

艾奇遜甫上任國務卿,就下令檢討中美關係寫成白皮書,最終杜魯門與艾奇遜站在同一陣線。這份中國白皮書把「丟失中國」完全歸咎於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以及蔣介石的頑固狂傲和領導無方,形同宣告國府壽終正寢。

「我們已經是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台灣。」總統蔡英文所說的「中華民國台灣」的誕生時間,與中國共產黨建立「新中國」都同在一九四九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是誰生下「中華民國台灣」?

四九年是石破天驚的一年,共產黨勢力席捲中國,國民黨節節敗退,終將江山拱手讓人,退居東南的台灣島。《迅猛的力量》回首國共內戰的歷史現場,借用蔡英文的概念探問:是誰主宰了「中華民國台灣」的誕生?

《迅猛的力量》寓解釋於生動敘事,從宋美齡於四八年十二月飛抵華府開場。當時國民政府危在旦夕,杜魯門剛連任總統、重新布局內閣人事,也重新檢討台灣的亞洲戰略價值。宋美齡展開對華府政壇遊說的最後衝刺。

四九年,美國對華政策改變有幾個關鍵節點。一是杜魯門任命艾奇遜(Dean Acheson)為國務卿,而艾奇遜重用政策計畫主任凱南(George Kennan)。這位保守的現實主義者認為,美國不具介入國共內戰的影響力。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John L. Stuart)主張美國在中國有長遠利益,但不受艾奇遜重視。

當年杜魯門內閣有親華派,國防部長強生(Louis Johnson)與艾奇遜為了中國政策爭論不休,強生多次央請杜魯門幫忙蔣介石未果。五星上將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曾批評杜魯門政府放棄台灣。共和黨眾議員周以德(Walter Judd)認為,蔣介石是媲美林肯總統的現代摩西。

二是美國在西太平洋圍堵共產主義的「防衛圈」,北從阿留申群島、日本、琉球諸島,一直延伸到包括菲律賓等國,也包括印度和澳洲在內,但就是沒有台灣。

《迅猛的力量》把中國的丟失歸咎於蔣介石政權的腐敗無能,以及杜魯門政府的姑息和消極不作為。(遠足文化提供)
《迅猛的力量》把中國的丟失歸咎於蔣介石政權的腐敗無能,以及杜魯門政府的姑息和消極不作為。(遠足文化提供)

三是美國務院的中國白皮書。艾奇遜甫上任就下令檢討中美關係,美國朝野就圍繞著中國白皮書進行角力,最終杜魯門與艾奇遜站在同一陣線。這份中國白皮書把「丟失中國」完全歸咎於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以及蔣介石的頑固狂傲和領導無方,形同宣告國府壽終正寢。

不僅如此,杜魯門對華政策對蔣氏政權不利。杜魯門還要司徒雷登留在南京,利用曾任燕京大學校長身分、與中共特使黃華的師生關係,試圖和中共政權建立管道。美國還資助桂系白崇禧,暗中支持副總統李宗仁接替蔣介石的位子。

著重在美國政爭與外交策略

最關鍵是五○年韓戰爆發,拯救了蔣介石政權。杜魯門發表「台灣海峽中立化聲明」,一方面派遣海軍第七艦隊駛入台灣海峽,協防台灣;另一方面,要求蔣介石停止反攻大陸的行動。蔣介石向杜魯門建議三萬國軍參加韓戰,但遭杜魯門拒絕。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庭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