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95口罩的主體結構是由表層抗濕層、中間過濾吸附層以及內層貼膚層三部分組成,原材料均為高分子材料聚丙烯,而中間過濾層即是蔡秉燚研發的關鍵技術,該層必須經過靜電處理才會有過濾效果,噴灑酒精反而會破壞濾層。
基於研究顯示,新型冠病毒在攝氏60℃的環境下超過30分鐘,便無法存活,蔡秉燚反覆測試後發現,溫度設定在70℃、持續加熱1小時的「乾熱法」能有效殺死口罩上的病毒,且不會破壞N95口罩中間層的過濾效果。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也證實此方式有效。
不停歇的研發腳步
蔡秉燚近幾個月也都沉浸於實驗之中,並與任何提出詢問的單位熱情分享研究發現,同時將重心轉移到增產N95口罩,以及尋找自製口罩的最佳材料──經試驗後他認為,不織布仍是最好的自製口罩材料。
與蔡秉燚接觸的眾多公司和研究小組,包含美國能源部贊助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該單位致力於擴產N95口罩,與蔡秉燚的目標不謀而合。「蔡博士立即答應與我們合作,協助我們實驗室進行新冠肺炎研究,」該實驗室碳纖維技術主任西奧多爾(Merlin Theodore)指出,在團隊與蔡秉燚接觸後不久,「他本人就出現在實驗室,準備開始工作」。
他們的目標是將實驗室的碳纖維處理設施,改造為濾布生產工具,製造出N95口罩中間關鍵過濾層的材料。「橡樹嶺」首席科學家勒芙(Lonnie Love)說,改造的過程非常複雜,所幸在蔡秉燚的幫助下,「我們迅速啟動並運行了該系統」,「他加入後,明確描述了構建生產系統、進行擴產所需的步驟。」
西奧多爾指出,「蔡博士替我們節省了幾個月到一年的研發時間」,「橡樹嶺」僅在幾週內就達到了目標,旗下工廠每小時可以生產製造9000個口罩的材料,該實驗室也與其他單位緊密合作,教導如何製造N95口罩的關鍵過濾材料,加快全美各地合作工廠生產N95口罩的速度。
美國發動機製造商「康明斯」(Cummins)也是其中一家合作廠商,在「橡樹嶺」的協助下,探索如何將燃料過濾設備改造為濾布材料生產設備,現在「康明斯」每天製造的過濾材料,約足以做成100萬個N95口罩。與蔡博士接觸過的「康明斯」公司主管霍姆(Chis Holm)表示:「蔡秉燚博士確實是不織布領域非常受人尊敬的研究人員。」
謙虛、不吝嗇分享,他「擁有出色研究人員的素質」
「橡樹嶺」的勒芙大讚蔡博士:「儘管他是濾材領域先驅,但他仍然表現得謙卑再謙卑。」西奧多爾則表示,他在蔡秉燚身上「吸收了所能獲得的所有知識」,而且蔡秉燚始終「毫不猶豫地分享」,「這是最令人敬佩之處」。她表示,蔡博士永遠不會漏接電話,「我們曾在深夜和幾乎任何時候通過電話,他總是讓我們聯絡得到」,「令我最震驚的事情是,他不在乎錢。他只想盡可能幫助更多人。」
蔡秉燚一再拒絕「橡樹嶺」支付工作報酬,他表示:「如果我有機會幫助社區,那將是我一生的美好回憶,我樂意之至。」蔡秉燚謙虛表示,防疫期間的「真正英雄」是醫護人員,而他只是在做自己的工作而已。
田納西大學副校長克裡希那穆提(Maha Krishnamurthy)如此盛讚蔡秉燚:「儘管已於2018年退休,但他從未停止工作,也不曾停止研究如何改良技術。他實際上無法辭職。這是所有出色研究人員的素質──永遠都無法使大腦停止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