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考(大學、專科入學考試)改革內容出現明確方向。中國教育部長袁貴仁9日表示,將會減少全國統一高考科目;未來不分文理科,考生考的內容都一樣;外語考試利用社會化考試(委外另辦考試,社會人士皆可參與,類似TOFEL、GRE),可能一年多考;錄取與否將同時參考全國統一高考成績與三年的學業平均成績。
袁貴仁於人大會議開幕受訪表示,高考招生將主要以統一考試科目成績為基礎,並參考學生3年來的學業成績與其他表現,「比如參加志願活動等,能夠表現德智體美的綜合素質。」
改革方案將「試點先行」,從有意願且符合實行條件的省份著手。今年初「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袁貴仁表示,教育部將公布「總體方案」和關於高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五個配套「實施意見」。
此次召告的改革內容,與去年11月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所述幾近一致,其中「不分文理科」特別引發矚目,被認為是幅度最大的一次改革。而「文理不分科」意味什麼?先前《解放日報》報導,新版高考可能更接近一種「基於專業類別的多元組合考科」。
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表示,依初擬方案,各大學科系將分為12大類,每大類在語文、數學、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等科目中選擇四科作為高考科目,高中生也能從高二起選擇不同「課程組合」修課。
報導提到,文理不分科的高考方案最快會在今年9月入學的高一新生開始實施,至少3年後(2017年)高考才可能實行新版高考試點。
中國高考自1977年文革結束後復辦,每年6月7日舉行,考期兩到三天。必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和外語三科,原則上文科組加考政治、歷史、地理;理科組則是生物、化學、物理,依不同省分各自還有有「3+X」、「4+X」等不同選考方案(3、4指的是必考科目)。
高考名義上雖為全國統一考試,但多個省(區)近年採取自主命題。由於各地考題不同,等於不同省份的考生想進同一所大學時,作答的題目不同;各校也會保留較多名額給當地學生,讓跨省報考的考生要以更高的分數才得以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