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積大手筆下單沃旭風電,不代表台灣綠電市場大躍進

2020-07-14 06:10

? 人氣

台積電正式與在台經營離岸風電的沃旭能源,簽署企業購售電契約。(資料照,沃旭能源提供)

台積電正式與在台經營離岸風電的沃旭能源,簽署企業購售電契約。(資料照,沃旭能源提供)

全球最大風電商沃旭,與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8日宣布簽下了史上最大的再生能源購電合約,「雙霸」攜手的消息震撼市場,似乎象徵著台灣的綠電市場逐步啟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根據沃旭公布的部分合約內容,沃旭將在2026年開始,售出裝置容量920MW風場所有的發電量給台積電,且一賣就是20年,與目前政府所提供的躉購制度相同。至於台積電花了多少錢買電,雙方都沒有透露,只能確定每度電必然高於2018年沃旭從政府手中得標的2.5元。

過去台灣再生能源廠商,幾乎都是藉躉購制度把電賣給政府20年,如今有規模相當於1部核電機組的綠電,直接從產電者交易到用電者手中,對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來說,當然不失為一個正面訊息,因為當越來越多的綠電能比照這次沃旭及台積電的模式、自行在市場上找到買賣家,目前價格相對較高的綠電就不需要全由政府(也就是所有用電人)出面收購,自然也能減輕電價上漲的負擔。

此外,由於明年經濟部就要開始進行離岸風電第三階段、也就是區塊開發的競標作業,屆時這宗交易勢必也會影響明年的競標價格。儘管目前經濟部的政策仍是要求業者在第三階段競價之餘需負擔國產化任務,但若風電商能藉此次交易更明確看到國內綠電買家的意願及需求,或是了解台灣目前PPA直購市場的價格區間,在競標時勢必能提出更有競爭力的價格。雖不敢說能像德國一樣開出零補貼價格,但想必價格下降的趨勢,必然能藉此加速。

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兩座陸上變電站,主建築物地基工程工程如火如荼進。(沃旭能源提供)
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兩座陸上變電站,主建築物地基工程工程如火如荼進。(資料照,沃旭能源提供)

而從需求端來看,買主也正急迫找電。以台積電為例,無論是環評、國內用電大戶條款、或是來自蘋果等客戶端的綠電生產承諾,都面臨必須採用再生能源生產的壓力。從兩三年來市場上不斷傳出台積電積極接觸洽談屏東及嘉義鹽灘地光電的消息,即可看出端倪。如今台積電與沃旭簽下史上最大筆綠電採購合約,看來的確可稍微滿足「綠化」需求:根據台積電隔日自己揭露的數字,至今年綠電採購累積已達1.2GW,碳排減量218.9公噸,2030年四分之一的廠房用電都要來自再生能源。

台灣面臨用電大戶條款及供應鏈綠電生產承諾的,不止台積電一家。儘管目前用電大戶條款正因業界反彈讓政府考慮放寬實施標準、拉長執行時間,但在遊說團體以疫情等理由拖延的時候,市場卻出現如此大規模綠電採購案,或許某種程度上已再次反映台灣製造業確實面臨綠電生產壓力。

然而,是否這筆交易之後,我們就會看到各式企業PPA前撲後繼談成呢?恐怕也不盡然。第一是因為,這次交易雙方,都是在業界極具規模的「大咖」角色,好比沃旭因是丹麥國營企業,公司規模及資本雄厚,在台建風場不像其他開發商一樣採專案融資模式(也就是靠風場未來20年收益來向銀行融資),而是光靠自己公司就能借到錢。這項優勢,讓沃旭某種程度上在售電時接收到來自銀行端的壓力較小,就算未來20年售電收入不如預期、還不出錢,銀行再怎麼樣都還是能向沃旭母公司討錢,不用把風險全壓在一座不確定到時候能發多少電的風場上。

更甚者,過往綠電業者習慣藉躉購制度賣電,是因為只有拿著與台電簽的購電合約,銀行才肯點頭融資。在沃旭與台積電交易的前一日,永豐金才和發電、售電業者宣布,完成了第一次買方不是台電的電廠融資專案。在這之間,儘管2018年政府就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2019年發出第一張售電業執照,但商業等級的綠電交易仍然不多,其中癥結就是在於銀行仍會擔心還款來源不穩定,所以不太願意借錢給發電業。而這次向沃旭買電的,是在台灣經濟發展及世界供應鏈都極具份量的台積電,自然又更能讓銀行「放心」。

當買家、賣家都不具有沃旭或台積電這樣龍頭地位時,綠電買賣是否還能如此順利,恐怕還有待觀察。於此,政府在推動綠電市場自由化時,若不希望市場只成為少數玩家的遊戲場,應該要繼續推動更多有利小型再生能源發電業者或買家的機制,好比解決銀行融資意願低落的痛點、或是透過電力轉供規則保障發售電在轉換空窗期的收入等,讓綠電市場能真正回應買電者需求、促成交易,最終催生更多再生能源。

*作者為媒體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