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民眾對政府退休金制度沒信心,退休得靠自己拚

2020-07-20 20:00

? 人氣

調查顯示,台灣民眾對於退休信心指數不及格,落在55分。圖為台灣人壽總經理莊中慶(右二)、台灣人壽商品精算處賴玉菁副總經理(右一)、政治大學風保學系特聘教授暨風管保險研究中心主任黃泓智(左三)、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楊曉文(左二)與台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蕭育仁(左一)。(台灣人壽提供)

調查顯示,台灣民眾對於退休信心指數不及格,落在55分。圖為台灣人壽總經理莊中慶(右二)、台灣人壽商品精算處賴玉菁副總經理(右一)、政治大學風保學系特聘教授暨風管保險研究中心主任黃泓智(左三)、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楊曉文(左二)與台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蕭育仁(左一)。(台灣人壽提供)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風險與保險研究中心(簡稱政大風保中心)與中國信託金控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台灣人壽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灣人壽)於20日共同發布「2020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顯示,3大指標中,台灣民眾對於退休信心指數不及格,落在55分、退休充裕指數落在67分勉強及格,但退休生活滿意指數落在81分,顯示民眾對未來退休財源充滿不確定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尤其在退休信心指數之中,民眾對政府退休金制度的信心分數僅50分,扭轉過去民眾退休依靠政府社會保險的印象,而是以實際行動靠自己儲蓄成為收入第1來源,退休準備年齡也從過去43.29歲,大幅提早到30世代的37.87歲,充分顯現年輕世代面對未來的危機意識增加。

退休信心指數55分 民眾對政府退休金制度信心再下修

退休信心指數包含政府退休金制度信心分數、長照保障信心分數以及健康保障信心分數,分別是50、55、60三個分數均落於不及格或剛好及格。調查發現,民眾對第1層政府退休金制度信心度再調降,落入紅燈,較2019年橘燈更向下修正,其中40世代對未來退休金制度不信任度最高。

然而,在「自己準備退休金的信心度」則從紅燈轉至黃燈,表示多數受訪者認為,自己準備的退休金足以支撐未來退休生活的充裕信心程度提升;而個人退休金財源「自己儲蓄所得」今年首度擠下「第1層社會保險」,依靠個人儲蓄所得竟已躍升至第1位,顯示「退休靠自己」的信念更加深化,且民眾每月願意為退休準備投入的每月平均金額為新台幣(下同)1萬5086元,較去年8685元增加6401元,成長超過7成,代表對政府退休金制度缺乏信心,意識到要靠自己才能擁有理想的退休生活。

退休準備時間提早5.42年 從15年變21年

調查亦發現,退休準備有明顯年輕化趨勢,過去在2016年調查報告顯示,受訪者認為退休準備起始平均年齡為43.29歲,實際退休起點年齡始於58.17歲,但今年(2020)則下降到37.87歲,下修了5.42歲。換句話說,4年前民眾認為退休準備時間需要15年,今年則延長至21年。而在未退休的受訪者中,更有近4成(38.89%)的人認為應該在30至39歲開始規劃,代表有更多人已正視退休規劃的重要性、想提早開始。

進一步交叉分析發現,30世代、女性、勞工職業以及年薪位於50至100萬元等族群最關注且擔憂自己的退休準備是否足夠。代表大多數民眾關注退休規劃議題,願意多投入且提早進行。

退休規劃行為變積極 保險工具維持第3位

至於想透過什麼工具進行退休規劃?今年股票與債券成為59.10%受訪者的優先選擇,其次為定期存款(57.30%)與保險(53.20%),2019年受訪者最多選擇的是定期存款,其次為股票與債券、保險,可看出民眾對退休規劃的心態與工具都比過去稍加積極。

針對民眾對退休規劃的工具轉變,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楊曉文分析,年初時市場降息、銀行定存利率調降至1%以下、利息縮水;儲蓄險保單的利率調降、類定存商品減少;股市因疫情而大跌,但進行調查時,股市又持續回升,再再影響民眾退休準備工具選擇,不少人萌生透過股市等方式理財比在銀行存放好的心態,但不可諱言的是,大多人的觀念與作為還是以「保本」為主。

台灣人壽總經理莊中慶表示,退休理財規劃要趁早,既使1個月只存1、2000元,善用複利的效果,20年後也是一筆蠻可觀的錢。民眾要提高退休所得替代率,除了依靠政府社會保險,民眾更應該善用保險等投資理財工具,趁早展開自救的行動。

台灣人壽總經理莊中慶提醒民眾,退休不會只有退休金,也要緊扣著政府長照與健保醫療的需要,退休保障的關鍵在於提前準備。(圖/台灣人壽提供)
台灣人壽總經理莊中慶(見圖)提醒民眾,退休不會只有退休金,也要緊扣著政府長照與健保醫療的需要,退休保障的關鍵在於提前準備。(台灣人壽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

財經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