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明明就有在推動國家級的行動支付台灣pay,卻基於普及率過低,無法將三倍券與台灣pay完全結合,而實施多重方式的領用方法。八大公股行庫提出的加碼方案,卻有可能為了提升台灣pay的使用率,卻消耗了全民資產。
綁台灣pay公股行庫大失血
八大公股行庫目前提出的加碼方案,每家提供33,333個名額計算,每名五佰元,共要支出1.33億元,新用戶首刷回饋金無名額上限,如以每家33,333個名額計算,每名一佰元,共要支出2,666萬元,早鳥加碼回饋金,共10萬個名額,每名叁佰元,共要支出3,000萬元。假設預計的人數都達標,以上八大公股行庫為了台灣pay就要預算支出1.89億元。
財政部身為公股行庫大股東,也提出500萬元的加碼。以目前的進度來看,高達85%領紙本及12.2%使用信用卡(包括憑證)的人民,願意利用行動支付來使用振興券的比率,目前僅約3%(約34萬人),財政部還要求各公股行庫安排預算去推在行動支付排名第五的台灣pay,甚至要求公股行庫行員每人基本責任額,是將公股行庫的業務本末倒置。
台灣pay是公股行庫pay?
況且,台灣pay市佔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把台灣pay弄成公股行庫pay,甚至是行員pay,不但是浪費各公股行庫的人力,更是反市場而行的手段。目前財政部的作法已經讓台灣pay成為一個讓內部行員反感,外部客戶厭煩的業務。
財政部應再評估台灣pay成效
請財政部檢討甚至停止對八大公股行庫對台灣pay與振興券的政策性業務,原因很簡單,就是守護全民資產,不要把八大公股行庫的資源浪費在一個市場接受度低的台灣pay,不要把人力浪費在一個不會賺錢的業務上。讓公股行庫在忙完紓困後,能全力專注在獲利業務上。別忘了,當紙本振興券回收時,公股行庫的行政成本,恐怕也不會太少。
*作者為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