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歐巴馬總統──雖然經常被企業界批評為反商傾向──事實上他領導的是美國歷史上最向企業傾斜的政府之一。在二〇〇八年崩盤後,歐巴馬對華爾街提供數千億美元計的資金以拯救華爾街(以及美國經濟)免於崩潰,創造了一個刺激經濟的措施避免重演經濟大蕭條,並立法通過一個以廣泛層面為基礎的醫療健保法,讓保險公司與製藥公司大發利市。在歐巴馬任內,股票市場光復了大衰退受到的損失,並且創下歷史新高;我已經指出,企業利潤上升到一九二九年以來占經濟最高比重的水準。
最近一些民主黨官員在他們就任前與離職後的事業途徑,確認了他們跟企業和華爾街緊密的關係。柯林頓的財政部長魯賓(Robert Rubin)在前往華盛頓以前是高盛證券董事長,離職後成為花旗集團主管委員會主席。歐巴馬的財政部長蓋特納在抵達華盛頓前,是魯賓親手挑選的聯邦準備紐約分行行長,卸任後回到華爾街擔任華平投資(Warburg Pincus)私募基金總裁。接任蓋特納的路傑克(Jack Lew)在加入歐巴馬政府前,曾是花旗集團另類投資部門首席營運長,負責自營交易。歐巴馬的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奧斯澤格(Peter Orszag),離開政府後擔任花旗集團全球銀行部門副董事長,與金融策略與解決方案部門董事長。或許以下並非全然巧合,歐巴馬政府對銀行業接受紓困資金從未設定嚴苛條件,從未因為過分行為導致銀行接近崩潰而起訴任何一位華爾街高階主管,甚至拒絕支持對金融交易課徵小幅的租稅,這些租稅不但可以每年增加數百億美元的財政收入,同時也可以抑制程式交易。
適當的對照,並不在於民主與共和黨黨官員的事業路途,而在於比較數十年前在華盛頓任職官員、與資金洪流開始以後的官員之間。例如,在一九七〇年代,國會退休議員只有三%成為華盛頓遊說人士。近年來,整整一半的退休參議員,與四二%的退休眾議員成為遊說人士,不論他們屬於哪個政黨。這不是因為較多的退休人士比起其前任,較不內疚於運用其在政府服務的關係與經驗賺錢,而是因為來自企業遊說的財務獎勵較以往高出許多。
華爾街對競選活動投入更多的資金,使其對民主黨的影響力不亞於對共和黨的影響力。康乃狄克州參議員墨非(Chris Murphy)在二〇一三年耶魯大學對聽眾承認,他當時在抱怨關於募款的必要性,「你花很多時間跟在金融市場工作的人講電話。而且你會聽到銀行家有許多的問題,而在康乃狄克托馬斯頓(Thomaston,Connecticut)工廠裡工作的人,就沒有這麼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