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夠「挑釁」中國的層面,主要有三:經濟、軍事、外交。
以301調查為起手式+提高關稅+制裁中國科技類公司為手段壓制中國,世人稱為美、中「貿易戰」。美國打的很轟動,但打的很累,華為等中國公司還沒垮,自己的高通等晶片公司已因禁售產品給華為而盈收大減,電信公司又不能買華為價廉的通信設備而成本大增,5G建設也只能落後它國。
「殺敵一萬,自損三千」。這是經濟層面。
美國航母與各類軍艦、軍機、偵察機,頻繁穿過台灣海峽+繞台+無害通過南海,美國聲稱是支持印太地區的安全與繁榮,伸張航行自由與海洋法治,以及幫助南海權利聲索國抵抗中國的霸凌。中國聲稱包括台、澎,東、西、中、南沙群島都屬於中國,只要美軍接近,就出動解放軍升空或出海攔截。美國勤於擦槍,中國則想法不要走火,雙方都演的很辛苦。
這是軍事層面。
無預警關閉中國在美國的休士頓總領事館,而且強力要求72小時撤離,很震撼,逼得不想配合川普低彌選情造勢的中國,不可能不做出對等反應,算是高招。川普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連任成功。內政大戲靠外交來敲鑼打鼓,當然是川普下的決定,但絕不是他想出來的,應該是國安幕僚應長官指示,端出一張選項清單,請川普大帝圈選。困於水患的習近平肯定很糾結要如何回應。
這是外交層面。
大國政治就是權力政治,「支配強權」(dominating power)有事沒事都要偶爾「戳」其它強權一下,展現權力,建立大家都承認它是首強的認知。任何層面都可以施展,但也要考慮「CP值」-Cost C=成本、Performance P=效益-也就是期望以最低成本換取最大效益。綜觀軍事、經濟、外交三個層面,如果以拉抬川普選情為目標,顯然外交層面是CP值最高的。
唸過軍校的川普,看起來卻有些「怯戰」或「厭戰」,不敢踏入「修昔底德陷阱」。地產與傳播業經驗的川普只見短利,無長遠戰略規劃,美國又早已失去製造業的經濟縱深,2018年3月開打的所謂貿易戰,只能落得師老無功。
所以,離投票大約還有100天的此時,川普在外交領域發動一波攻擊,是很合理的戰略:一、可以吸引國際媒體注意;二、可以向選民吹噓自己的勇武;三、操之在我,隨時可以叫停,不致失控。
鄧小平1982年接待來訪的老布希-時任美國副總統,對於當時中、美緊張關係提出「對美鬥爭,要立足不怕,也要講策略,注意方法,在堅持原則下爭取不破」的指導意見。後來1999年被江澤民延用為「對美鬥爭、、、要堅持原則,敢於鬥爭、、、鬥而不破」。
現在川普的做法,為大國「鬥而不破」示範了一個操作型的定義:外交層面可以拼著勁兒的鬥,經濟層面,如果有力+有利,也可以鬥一鬥,軍事層面,不要真打,就是不破。
用俗話說,就是儘管罵、別動手。正好嘴上功夫這一點,是川普的強項。
未來一百天,外交層面的驚奇還會繼續爆出,川普選情越爛,就會越多。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