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民無信不立,何以治國?

2020-07-29 06:10

? 人氣

總統蔡英文。(資料照,盧逸峰攝)

總統蔡英文。(資料照,盧逸峰攝)

讀了鄭文龍先生的觀點,給蔡總統的一封公開信--不誠信如何治國? 以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為介引,點明民進黨違背了對陪審制一貫支持的黨綱,而髮夾彎為參審制,公然失信於黨國,則如何治國?小弟非法律人,未能論證,而且在反對聲浪中,已經立院強力通過參審式的國民法官法。但有關「誠信」仍有話要說,因為信手帖來,中國的典故也很多!標題語出《論語》顏淵: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乃孔子對子貢問政之回答,民信與足食、足兵是為孔子強國之道,然而即使去兵、去食,卻不可使民無信,因民信乃治國之根本也!堅守二十幾年的黨綱可以隨意食言嗎?一個國家如果執政黨認為只有自己現在訂的規範或法規才是對的,所有民間團體、在野黨或學者專家的、乃至自己從前的,都不是規範和標準,沒得商議,一切靠控制下的國會投票決定,那如何能長久取信於民?反而促成族群間不斷的對立、鬥爭與分裂罷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春秋戰國時,在秦孝公的支持下(約BC 350、356年)由商鞅主導了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恐之際,為了樹立威信,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樹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當眾許下諾言,誰能將這根木頭搬到都城北門外,酬賞金十,圍觀眾人不肯相信做到這輕而易舉之事,就能獲得如此高的賞金,沒人願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五十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出來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外,商鞅許諾賞了這人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在百姓中樹立了威信,接下來的變法新政在秦國推展開來,新法使得官民得依法循事,刺激了國家生產力的提升,打擊了舊貴族的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力量,秦國逐漸強盛起來,周天子致胙(福祿、祭祀)於孝公(BC 343年),秦國恢復了秦穆公時代的霸業,並奠定了一統六國的基礎。 

先秦法家思想家商鞅像(圖/維基百科)。
先秦法家思想家商鞅像(圖/維基百科)。

而在商鞅「立木為信」 的地方,早它四百多年前,卻發生了民無信不立的一場鬧劇「烽火戲諸侯」,賠了國家的命祚,按《東周列傳志》與《史記》,周幽王有個寵妃名叫褒娰,有傾城傾國之美,尤其是當她笑的時候更為動人,但她卻常日不苟言笑,幽王為博取美人一笑,(BC 776年)下令在都城附近的二十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火光閃耀,烽火台是邊防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招喚諸侯救援時才點燃的舉措,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來,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取寵妃一笑的花招,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顯赫的諸侯手足無措的狼狽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令幽王傾倒不已,事隔五年,西夷大戎大舉攻周,幽王再燃烽火台招喚,諸侯為免又遭欺辱,皆未馳援都城,兵敗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褒姒也遭俘虜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