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版MeToo運動!警方貼文稱「女孩穿太性感引發犯罪」 性騷受害者用「#HijaAKO」標籤反擊強暴文化

2020-07-30 08:10

? 人氣

示意圖。(圖/@Pixabay)

示意圖。(圖/@Pixabay)

「女孩們別穿得太性感,這會引起犯罪念頭,到時候妳們又得跑來警局報案,想想吧!」今年6月,菲律賓奎松省警局發布的這則臉書貼文,引發該國無數性騷擾受害者的怒火,延燒成菲律賓版的「#MeToo」運動,迄今已有逾5萬則標注「#HijaAko」標籤的推文,譴責菲律賓的強暴文化,並支持女性勇敢為自己的權益發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HijaAKO運動 

奎松省(Quezon)警方的這則貼文雖然迅速被刪除,還是激怒了菲律賓女星雪倫卡妮塔(Sharon Cuneta)的女兒彭吉里南(Frankie Pangilinan),她在推特(Twitter)氣憤反擊:「別再教女孩如何打扮,應該教人如何不強暴。」

彭吉里南隨後創立了「#HijaAko」標籤(「Hija」在當地語言為「女生」之意,而「Ako」則表示第一人稱「我」,意即「我是一名年輕少女」),呼籲女性為自己發聲,也引起廣大網友迴響,在社群媒體勇敢公開自己曾經受害的經驗。

女性勇敢說出遭性騷經歷

對於警方言論感到忍無可忍的,還有菲國前電視節目主持人阿拉諾(Kat Alano),她在推文中使用#HijaAko標籤,表示曾有一位名人試圖下藥性侵她,當時她只不過穿著T-shirt和牛仔褲,但因難以替意識不清的她脫下褲子而沒有得逞。

阿拉諾說,這位名人事後多番威脅要摧毀她的事業,更揚言要再次侵犯她的身體。在文中阿拉諾並沒有公開加害人的姓名。

「很多時候,受害者不僅不敢發聲,甚至會把錯怪罪到自己身上。」菲律賓全國教會理事會的女權運動人士比勒(Arceli Bile)表示,菲律賓文化使遭遇過性騷或性侵害的受害人不敢站出來發聲,因為「這並不是社會認為女性該做的事」。如今愈來愈多年輕人關注#HijaAko運動,是菲國性別平權運動的一大進展。

執政者錯誤觀念助長「強暴文化」

菲律賓人權委員會(CHR)律師羅賓(Twyla Rubin)則引述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曾在公開場合上對女性開的惡意玩笑,表示:「執政者的錯誤觀念也會助長社會的強暴文化(rape culture)。」

在2018年,菲律賓達沃城(Davao)當時頻頻發生強暴案件,杜特蒂總統在一次演說中提及此事,竟稱:「有警察通報達沃城最近發生許多強暴案,但哪裡有美麗的女人,哪裡就會有更多的強暴案。」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AP)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AP)

羅賓譴責道:「當國家領導者都對此抱持玩笑、不尊重的態度,公眾觀念自然會受其影響,認為就算做了這種事也能不了了之。」她指出,民眾必須要求政府正視這個問題,為女性權益制定明確的法令。

「從未有過強暴案」的「Bontok族」

人類學家布雷特(June Prill-Brett)2004年的一項研究曾指出,在菲律賓北方科迪勒拉山區(Cordilleras),有一個人口約65000人的原住民族「Bontok」,歷來從未發生過強暴事故,也沒有強暴的概念,當地語言裡甚至沒有詞彙用來表示這個罪行。

這個發現讓菲國導演奧坎波(Carla Pulido Ocampo)與瓦爾(Lester Valle)深受啟發,為Bontok族拍攝紀綠片《沒有強暴的Bontok族》(Walang Rape sa Bontok),探討其對於道德、情感、與性生活的想法。

奧坎波表示,她很開心在菲律賓,有愈來愈多不論男女的受害者,願意大膽為自己發聲:「但是在文化改變以外,我們的社會需要系統性的更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