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現象日益明顯,隨之而來的暖化、極端氣候、災變型氣候發生頻率與強度增加,進而改變農業生產與氣候環境的平衡關係,甚至可能影響台灣的糧食供給。
根據農委會統計,2019年的白鹿颱風就造成農業產物及民間設施損失達1億7千多萬元,其中光是香蕉和釋迦兩個水果品項,損失就超過6000萬元。由於政府的補助往往無法覆蓋農漁民所有的損失,因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特別強調,未來會開辦更多農業保險項目,農民只要繳些許保費,就可以獲得比天災救助多好幾倍的保障,讓農民不再看天吃飯。
富邦產險力挺農漁民 全力配合政府農業永續政策
農委會希望能用農業保險取代現行的現金救助,而在陳吉仲與農委會、立法院的努力下,《農業保險法》終於在今年五月順利三讀通過。看到《農業保險法》立法成功,一直以來陪著農委會在農漁民保險一起努力的富邦產險資深副總經理顏順志、資深協理李慧玲,除了欣慰之外,還有些許的感慨!
顏順志說,農業保險在各國都是政策性驅動,而政策性驅動是為了照顧人民。就保險的角度而言,長期的保費收入與保險金額賠償應該是平衡掉的,問題是需要多長的時間及保費究竟怎麼估算?以台灣的生態來看,農漁業保險要賺錢真的不容易,因為台灣颱風多,極端氣候所引發的暴雨與溫度異常等,又增加了不利因素。但如果市場夠大,農漁牧的業務量、品項夠多,保費收入穩定度提高後,還是有機會。
在農委會的邀約下,身為國內產險龍頭的富邦產險率業界之先,責無旁貸地配合政府的農業永續政策,縱使現在有愈來愈多同業加入這個領域,但遇上沒有人願意嘗試的農產品項目,農委會還是會委請富邦產險研發。因為在推動農業保險上起了帶頭的作用,富邦產險在2018年更獲農委會頒發「農金獎-農業保險卓越貢獻獎」,表揚其投入農業保險開發、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的努力。
台語、客家話攏ㄟ通 憑著使命感「下雨天要一起撐傘」
富邦產險的團隊藉由農委會、氣象局等相關機構提供的長期資料庫,以及農技專家的建議,還有參考國外的經驗,實際訪查農民真正的需求,經過各方面的綜合評量之後,設計出一張張的農漁業相關保單。
自2014年投入農業保險的研究,2015年富邦產險推出市場首張農業保險承保高接梨,之後陸續推出水稻、石斑魚、虱目魚、鱸魚、吳郭魚,香蕉、農業設施等多項保險,並且在農委會的請託下,現正著手研發茶葉及西瓜等農產品的保單。李慧玲半開玩笑地說,其實農民比產險業者聰明,他們對於氣候與天氣狀況的掌握一清二楚,畢竟,他們在當地經營了那麼久,什麼時候會下雨,會不會造成重大農損,他們心裡都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