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候選人李眉蓁日前爆出論文抄襲事件,讓政界學術造假議題再次浮上檯面。私校工會今(31)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台灣的學術造假篇數位居「全球第2」,且相較其他國家,台灣對於學術弊端的懲戒制度過於鬆懈,主張教育部應該增訂刑責,嚴懲犯下作弊行為者。
針對學術偽造議題,輔大社會系教授戴伯芬引用國際人士提出的「論文撤稿監視統計」指出,自2012年至2016年間,台灣因涉及偽造審查而遭撤稿的國際論文,篇數共計73篇,僅次於中國的276篇,為全球第2名;若以人口平均計算,則可說是「獨步全球」,她諷刺道「這項成績可無法被稱為『台灣之光』。」
戴伯芬指出,台灣學術造假可區分為5大形式,第1,讓一篇論文的「效益最大化」,同時掛名多位作者,讓學術價值「通貨膨脹」;第2,先生抄襲妻子、兒女抄襲父母等「家族式的論文抄襲」;第3,獲得千萬計畫的學術大老,與年輕學者合作或僱用博士,以「生產線」的方式大量產出論文;第4,花錢找人代寫;第5,利用參與在職進修課程,找人代上課、代寫論文,類似變相購買學歷。
戴伯芬提到,2014年時,日本生物學界發生學術造假,最後涉及事件的上司輕生;先前南韓國寶級學者黃禹錫被揭發造假,則是被判5年內不得擔任教授等公職、退休金減半及刑期。戴伯芬表示,與國外例子相比,台灣過去某頂尖大學校長被爆學術弊端,卻是僅以開除下屬收場,讓她感嘆「學術道德淪喪至此」。
私校教授批:高等教育沉淪為「低級教育」
此外,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強調,論文造假議題,不只是學生和指導教授的問題,還有學校制度的漏洞;南華大學通識中心教授謝青龍則嘆,台灣的高等教育已經從「商品化」,再次向下沉淪為「低級教育」,若未來每篇論文都得耗費大量學術資源去檢驗真偽,實在太浪費民脂民膏。
至於李眉蓁的論文抄襲案,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表示,李眉臻論文預計會在1個月內完成審查,並將請當事人李眉蓁及其指導教授進行說明;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補充,未來質詢時會要求教育部重視學術倫理的重要性,並呼籲李眉蓁應自行退選。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要救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