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高雄市前鎮區日前發生乙烯外洩事件,高雄市政府今(25)日召開記者會說明調查結果,證實起因並非第一時間所指的管線外洩,而是因含氯的有機溶劑累積後產生乙烯,並隨抽水排入下水道所致;高市府也說明,目前已向環保署爭取經費,後續將啟動相關整治工程。
負責乙烯外洩一案的高市副市長林欽榮表示,根據由環保局、經發局、第三方公正團隊、相關專家學者等單位進行的評估與調查,自9月12日起,查漏作為包沿線所有監測計、緊密電位差、土壤檢驗以及3條乙烯管線持續排驅之後,歷經逾250小時的持壓檢測,3管線仍能維持每平方公分35公斤的壓力,證實「管線是安全的」;林欽榮也補充,報告書補齊資料後,會放在市府網站,讓市民了解始末。
而產生高濃度乙烯的原因,環保局長張瑞琿說明,研判為有機污染物滲透至中空的筏基,由於其屬厭氧環境,且旁邊有化糞池,能供應營養源,厭氧菌得以大量繁殖,筏式基礎成為還原降解生物的反應槽降,累積大量的降解物,並反應產生乙烯氣體,乙烯隨著抽水排入人孔道,才會測到高濃度乙烯,
張瑞琿表示,在9月19日關閉抽水馬達後,該地區的乙烯濃度確實大幅下降;至於何時能恢復供氣,林欽榮回應,依據《高雄市既有工業管線管理維護辦法》第13條,在進行管線安全評估,確保安全無疑後,就能重啟管線,經發局長廖泰翔則強調,雖經調查鄰近工業管線查無洩漏,後續仍將以最高標準進行管線復氣審查。